“2亿人民币做出2亿美元的工作”,走进世界顶级的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

发布者:倚窗望月 2023-9-25 08:44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颖颖】“滴、滴、滴……”在位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机器运转的声响震耳欲聋,工作人员们却都习以为常。伴随着一声声轰鸣,中国脉冲强磁场从无到有的蝶变历程,徐徐展开。

强磁场,是现代科学实验最重要的极端条件之一,能够为基础科学研究发现新现象、揭示新规律提供更多机遇,脉冲强磁场装置是获得高场强最有效的方法。近日,《环球时报》记者在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听工作人员讲解这一“国之重器”的过去和未来。

科研人员在电源大厅工作。人民日报 陈斌摄

“这个装置是为基础科学研究创造极端条件的实验平台,它能够产生极强的磁场,极低的温度,极高的压力。在这种极端条件下,物质会展现出一些在常态下观测不到的、能够揭示其内部机理的行为,有助于科研人员实现新的突破。”国家脉冲强磁场中心主任李亮说道。

这样一个重要的实验装置,曾是困扰我国前沿科学发展的难题,李亮回忆道:“以前国内的科学家需要做实验,不得不到美国、欧洲、日本去,那时一年一次实验都谈不上。我们去参观他们的实验室,看到堆积着的样品,直到超过使用寿命,仍然没能做上实验。”为了解决科学家们对科学发展的需求,200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由华中科技大学承担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的建设任务,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成为首个落户湖北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2007年立项,2008年开工建设,2013年建成,李亮带领团队用了5年的时间,让中国脉冲强磁场装置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实验室建成后,美国、德国、法国等世界顶级强磁场实验室主任及国内外共29位权威科学家对实验装置进行了国际评估,认为中国在电源设计和磁体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已位列世界顶级,装置跻身于世界最好的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之列。

评估获得了国际专家们的高度肯定,背后的艰辛却只有亲历者知道。《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建设之初,为了节省科研经费,电容器组的设计、组装,甚至最后的焊接,都是由科研团队人员亲手制作。“评估的时候,那些专家听到我们只有2亿不到的经费,都震惊了,说我们用2亿人民币做了2亿美元的工作。”李亮自豪地说。

2014年10月,中国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营。截至今年8月,该装置已累计开放运行80626小时,支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强磁场实验室等125家国内外科研单位开展实验1804项,推动在 Nature、Science、PRL等期刊发表论文近1536篇。我国脉冲强磁场装置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据悉,为进一步提升设施的整体性能和开放共享水平,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二期工程将聚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强电磁工程科学等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战略需求,从磁场参数提升、测量手段丰富和研究领域拓展三方面对设施进行全方位提升,建设110T超强磁场、70T平顶脉冲磁场和9.5T超导脉冲复合磁场,10类实验测试系统以及设施支撑基础平台,打造全球规模最大、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

“强磁场是物质微观世界的放大镜,对提升前沿基础科学研究、推动关键技术变革意义重大,因此科学家对于磁场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站在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二期工程的沙盘前,李亮有些感慨。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