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公认的历史军事奇才,拿破仑算一个,还有两个中国人,是谁?
军事是一个国家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生存力量。没有武力的保障,儒、道、法等,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威慑。
在人类打仗的历史上,总有那么几个人,凭着脑子和胆子,把战场变成了自己的舞台。今天说的这三位,都是能在千军万马中说了算的狠角色,论本事一个比一个厉害,尤其是最后一位,直到现在还被人当成祖师爷供奉着。

拿破仑
先说说那个差点把整个欧洲都攥在手里的小个子。
1796年,意大利半岛上,法国军队正愁眉苦脸地望着对面的奥地利兵。这些法国兵穿得破破烂烂,肚子饿得咕咕叫,对面的奥军却装备齐整,人数还多。
这时候,一个矮个子军官站到土坡上,操着一口怪腔怪调的法语喊:“弟兄们,对面营地里有面包和红酒,想要就自己去拿!”
这军官才27岁,叫拿破仑,刚当上炮军司令。士兵们很快发现,这个长官不摆架子,总爱往阵地上钻,不光能叫出好多人的名字,还会拍着士兵的肩膀说:
“昨天你缴获的那门炮,打得真准!”
时间长了,大家私下里都叫他“小伍子”,听着亲切,心里也服他。

在意大利这地方,小伍子真把打仗变成了手艺活。他知道奥军人多,就不跟人家硬碰硬。白天让士兵们躺在地上晒太阳,看着像是懒洋洋的,到了后半夜,带着炮兵翻山越岭,天不亮就摸到奥军眼皮子底下。
有回下着大雨,靴子早陷在烂泥里了,他就光着脚在泥里走,还笑着跟身边人说:“等打赢了,给你们每人买双新靴子。”就这么着,几十场仗打下来,把第一次反法联盟给打散了,法国也从被动挨揍,变成了主动出击。
后来在奥斯特利茨,小伍子又露了一手。他带着的兵比俄奥联军少一半,就故意把部队往后撤,让对方以为他怕了。
等联军追过来,他突然分兵绕到侧面,像一把刀子似的插进敌军中间,把军队切成两半。这一仗打完,欧洲好多国家都怕了法国,差不多整个欧洲都听法国的了。

不过要说比他厉害的,还得提蒙古草原上的那个,从苦日子里熬出来的铁木真,也就是后来的成吉思汗。
他活着的时候,手下骑兵踏过的土地,加起来足有3000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是三个欧洲那么大。可他小时候的日子,跟出身贵族的拿破仑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铁木真的娘,本来是要嫁给别的部落的,结果半路上被他爹也速该抢了回来,没过多久就生下了他。在蒙古草原,这事儿不算新鲜,但也结下了不少仇家。
铁木真9岁那年,按照规矩该定亲了,他爹送他去女方部落,自己往回走的时候,被塔塔儿人认出是仇家,偷偷在酒里下了毒,没几天就死了。
也速该一死,原来跟着他的人都散了,谁也不愿意跟着个毛孩子混。铁木真只好跟着娘过日子,天天吃不饱饭。

少年铁木真
他娘为了让孩子们活下去,每天走几十里路去别的部落讨吃的,有时候只能带回来点野菜。铁木真看着娘的背影,心里憋着一股劲:将来一定要让娘过上好日子。
那会儿的蒙古草原,讲究弱肉强食。铁木真因为小时候跟弟弟抢东西,失手杀了人,被仇家追得四处跑。
实在没办法了,他想起爹有个结义兄弟,是克烈部的脱里王汗,就跑去投靠人家,跪在地上说:“您就当多了个儿子,我给您牵马跑腿都行。”脱里见是兄弟的儿子,就收留了他。
在脱里那儿,铁木真慢慢攒起了自己的人马。他发现一个问题:草原上的人打仗,打完就抢东西,常常为了一匹马、一件皮袄互相砍杀。
他就定了规矩:所有战利品先交上来,由他统一分,谁功劳大谁多分。有个老贵族不服,当场抢了牧民的羊,铁木真二话不说,当着所有人的面把他斩了,从此再没人敢乱抢东西。

铁木真
草原上还有个规矩,当官的只能是首领的亲戚,哪怕是个草包也能当大官,有本事的外人再厉害也没用。
铁木真不这么干,奴隶木华黎打仗勇猛,他直接提拔成千夫长;有个叫哲别的,之前还射伤过他,后来投降了,因为箭射得准,成了他最信任的先锋。就这么着,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跟着他干。
后来铁木真势力大了,就想把蒙古草原上的部落统一起来。他对脱里王汗,先是装孙子,说自己永远是他的下属,暗地里却一点点吞并别的部落。
脱里慢慢看出不对劲,趁着铁木真来赴宴的时候,想偷偷下手。结果铁木真早有防备,带着人打了回去,把脱里的部众都收编了。
到了1206年,草原上的部落都服了他,大家推举他为“成吉思汗”,意思是“拥有四海的大汗”。

成吉思汗铁木真
当了大汗的成吉思汗,搞了两个新鲜事儿:
一个是“千户制”,把所有人分成95个千户,平时放牧,打仗的时候就成了士兵,谁也跑不了;
另一个是修驿站,从蒙古草原到西边的西域,每隔几十里就设一个站,骑马送信的人换匹马接着跑,再远的消息,几天就能传到他耳朵里。
有了这两样,蒙古骑兵就成了当时最厉害的部队。他们先打西夏,再打金国,后来又往西打,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
成吉思汗的子孙接着打,把地盘扩得更大,成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骑兵踏过的地方,好多城池变成了平地,但也把东方的火药、造纸术带到了西边,让不同地方的人互相知道了对方的存在。

可就算成吉思汗这么能打,在好多人心里,还是比不上春秋时候的孙武。因为成吉思汗靠的是骑兵和刀枪,孙武靠的是一本书,就影响了几千年。
孙武是从齐国跑到吴国的,因为那时候齐国老打仗,他想找个安稳地方研究兵法。他在吴国隐居的时候,写了本兵书,可没人知道他有本事。多亏了他的朋友伍子胥,跟吴王阖闾说了七次,吴王才愿意见见他。
吴王见了孙武,觉得他说的兵法有点道理,但又怕他是纸上谈兵,就想试试他。吴王从宫里挑了180个宫女,让孙武训练,还把自己最宠的两个美姬派去当队长。
孙武把宫女分成两队,让两个美姬当队长,先教她们怎么站、怎么转,说清楚了军令。可这些宫女平时在宫里娇惯惯了,根本不当回事,有的聊天,有的笑,还有的对着镜子描眉画眼。
孙武喊了声“前进”,没人动。他又大声说了一遍军令,再喊“前进”,还是没人理。这时候孙武沉下脸说:“军令说了三遍,还不执行,就是队长的错。”回头就叫人把两个美姬拉出去斩了。

吴王在台上看着,赶紧让人去说情:
“这俩人是我心头肉,饶了她们吧。”
孙武回了句:
“既然让我训练,就得按军队的规矩来,将在军中,君命可以不听。”
说完就把两个美姬斩了,挂在旗杆上给其他人看。剩下的宫女吓得不敢出声,再喊口令,左转右转、前进后退,比正经士兵还整齐。
吴王虽然心疼,但也看出孙武是真有本事,就拜他为大将,让他负责打楚国。那时候楚国刚换了小国王楚昭王,国内乱糟糟的。孙武说这是好机会,赶紧出兵。可吴国只有3万人,楚国却有20万,吴王心里没底。

孙武出了个主意:不跟楚国大军硬碰硬。他带着吴军沿着淮河坐船走,到了大别山,突然上岸,绕到楚国后面。又派小股部队天天骚扰楚国边境,楚军一来就跑,楚军一退又来,折腾了六年,把楚军累得够呛。
公元前506年,孙武真动手了。他带的3万人,在柏举这个地方碰上楚军,五场仗打下来,场场都赢,直接打进了楚国都城郢城。楚昭王吓得光着脚跑回娘家秦国求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柏举之战”,用3万人打败20万,成了打仗的典范。

可吴王打进楚国都城后,光顾着抢东西,还占了楚昭王的后宫。孙武劝他:“要想让楚国服你,得好好待老百姓,不能光抢东西。”
吴王不听,结果吴国国内没人守,越国趁机打过来,吴王的弟弟还在老家自己当了王。吴王赶紧回去平乱,虽然把事儿解决了,可后来跟越国打仗时受了伤,没多久就死了。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继位。他打败越国报了父仇,却从此骄傲起来,整日享乐,还听信谗言杀了功臣伍子胥。
孙武见吴国朝堂风气日坏,便辞了官。其实他早有兵法手稿,当年正是凭着这些见解得到吴王重用,辞官后他结合实战经验细细打磨,最终定稿写成了《孙子兵法》。

孙武影视剧形象
这本书才六千多字,可里面说的军事理论非常实用。“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等等,都是经典。
后来好多厉害的将军,像白起、韩信、诸葛亮等等,都从这本书里学本事。现在不光是当兵的看,做生意的、搞管理的也爱看,还被翻译成好多种语言,外国的军校都把它当教材。拿破仑后来看到这本书,还叹气说:“我要是早看到这本书,开始就不会输得那么惨了。”
这三个人,都在自己的时代成了传奇。拿破仑把打仗的法子玩到了极致,成吉思汗用铁蹄踏遍了半个世界,可孙武呢,用一本书讲透了打仗的根本。
时间一过,拿破仑的帝国没了,成吉思汗的子孙也被别的文化同化了,只有孙武的话,过了两千多年,还在教人们怎么看待战争,怎么解决问题。

或许真正的厉害,不是占了多少地方,杀了多少人,而是能留下点什么,让后人少走点弯路。就像《孙子兵法》里说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说到底,打仗是为了不打仗,这才是最该记住的道理。
为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与感染力,文中部分细节经过艺术化处理,在场景还原、人物对话、情节推进等方面可能存在合理虚构,部分内容或许与真实历史存在出入。请各位读者朋友保持理性视角,审慎辨别文中信息,避免将文学创作与客观事实完全等同。
大家都在看
-
左宗棠为何是梁启超眼中的五百年第一伟人?且看他的三大军事成就 左宗棠这个名字,有些人听说过,有些人没太在意过,反正梁启超算是下了定论,说他是五百年第一伟人。光这帽子压下来,谁都得愣半天!可要是细细扒拉他的来路,反倒有点不忍心——说不上多厉害,也没有出将入相的门第 ... 军事之最07-13
-
长平血战: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惨烈的围歼战 引言在中国漫长的战争史上,没有哪一场战役能像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那样,以如此残酷的方式改变历史的走向。这场秦赵两国之间的生死对决,不仅决定了战国时代的最终格局,更以其空前的血腥与规模,成为中国冷兵 ... 军事之最07-13
-
韩信:楚汉争霸的军事奇才与历史传奇 引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汉朝的建立离不开一位杰出的军事家——韩信。他出身平凡,却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楚汉争霸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战术智慧、战略布局,甚至个人命运,都充满传奇色彩。本文将带你全面了解 ... 军事之最07-12
-
太平天国的陈玉成,军事水平到底有多厉害?看看曾国藩如何评价 曾国藩说过一句话:“皖北糜烂日广,江南之贼粮不绝。”这话里,暗藏着他对一个人的深深忧虑。这个人,就是太平天国的陈玉成,一个让湘军闻之色变的人物。陈玉成,是太平天国后期最重要的军事将领之一。他出生于广西 ... 军事之最07-11
-
为什么说刘邦的军事实力仅在项羽韩信之后? 在楚汉争霸中,刘邦的形象常常笼罩在“政治强于军事”的迷雾之下,仿佛他的成功主要依赖张良的智谋、萧何的后勤和韩信的将才。然而,深入爬梳史料,我们会发现一个被严重低估的现实:刘邦自身就是一位顶级的军事统帅 ... 军事之最07-11
-
司马懿:智谋与权谋的巅峰之路,三国最复杂的军事政治巨头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英雄辈出,豪杰云集。然而,在众多名将和谋士中,司马懿以其深邃的谋略、复杂的政治手腕和权谋之术,成为历史上最具争议和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既是魏国的军事奇才,也是后世“权谋之宗”的代 ... 军事之最07-11
-
一朝一名将之汉朝霍去病,流星般璀璨的军事传奇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军事史上,霍去病的名字犹如划过夜空的流星,短暂却耀眼夺目。这位仅活了二十四年的少年将军,用他传奇般的军事生涯,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书写了不朽篇章。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贫寒少年逆袭的励志典范 ... 军事之最07-10
-
韩信未央宫斩首:刘邦对军事天才的恐惧绞杀 公元前196年,长安未央宫的铜钟在寂静中震颤。淮阴侯韩信被一群武士拖拽着穿过雕梁画栋的回廊,他曾指挥百万雄师的手被粗绳捆缚,曾经睥睨天下的眼神里只剩下错愕与悲凉。吕后站在殿阶上,声音冷得像冬日的冰:“淮 ... 军事之最07-10
-
揭秘中国军事力量:明星装备陆战之王VT-4最高端出口型主战坦克 VT-4坦克。AV工坊俞建国666卫视集锦。VT-4坦克是目前中国最高端的出口型主战坦克,它集成了中国装甲车辆领域最新的高功率密度推进技术、光电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总体技术,是一型模块化、轻量化、信息化, ... 军事之最07-08
-
张爱萍:中国军事史上不可或缺的“巨人″! 开国将帅传奇之十一 在中国现代史上,有许多英雄人物的名字家喻户晓,他们或因战功赫赫,或因政治地位显赫。而在这些名字中,有一位将军或许没有最耀眼的光环,但他的贡献却深刻影响着新中国的国防发展,他的故事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 ... 军事之最07-07
相关文章
- 俄乌这么一打,中国常规军力的实力再也藏不住了
- 历史上最能打的皇帝,从草根到传奇。
- 航母核潜艇,B2轰炸机,密度最高反导网络,关岛军事实力有多强?
- 【韩信:从草根到兵家至尊,那个改变中国历史的军事天才!】
- “兵仙”韩信:从胯下之辱到国士无双,回顾他的传奇一生
- 三位公认的历史军事奇才,拿破仑算一个,还有两个中国人,是谁?
- 重谋势、善造势、巧乘势、因势利导是毛主席军事谋略的高超艺术。
- 谁是毛主席最得力的军事助手?
- 为什么毛主席被称为军事奇才,千年一遇?你看看长征时的三件事
- 韩信:汉初的军事奇才与“兵家之祖”
- 韩信:被誉为“兵仙”的军事奇才——他的军事才能究竟有多强?
- 大清最绝望的一顿午饭:8位大将开心入座,筷子都没动就被害死!
- 百年难遇:全球3大军事强国同年阅兵,美国这次已经先拉了?
- 在彭德怀元帅的军事生涯中,最厉害的三位对手是谁呢?
- 西方军事专家:“在哈萨克斯坦心里,中国早就是最强超级大国了”
- 新疆纪行:一道命令执行一生——永不换防的老兵
- 人类有史以来的八大军事天才,中国独占前两席
- 华夏军神之争:谁才是中国历史上的军事最强者?
- 美国评选人类近代以来五大元帅,美国上榜两人,榜首竟是中国战神
- 三个被公认最厉害的军事天才,他们的故事你得了解
热门阅读
-
战区司令秦伟江 砸店事件背后的真相 07-14
-
南斯拉夫战争始末,强奸妇女惨无人道 07-14
-
98印尼排华,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印尼华人暴乱 07-14
-
高燕生的父亲是高岗,曾与习仲勋是共患难的战友 07-14
-
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最终绑在树上折磨致死 07-14
-
国共内战爆发的最根本原因 中共又为何取得胜利? 05-08
-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十个超级炸弹,仅次于核弹了 07-22
-
世界最厉害的导弹排名,北星之光位居榜首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