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舞台机械如何先进

发布者:沙流水随 2023-3-26 03:05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舞台机械如何先进

王 争 鸣

剧院的核心是舞台,舞台设备的先进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剧院的江湖地位。

毫不夸张地说,国家大剧院舞台机械是世界一流,具有技术先进、性能完备、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维修简单的特点,既体现了科学、合理、灵活、多变的要求,也体现了机械化舞台的发展趋势——电动驱动,及现代化的控制方法——电脑控制。

歌剧院舞台

大剧院歌剧院舞台的特点,一是规模大。舞台空间非常巨大,体积是观众厅的3倍,投影面积也是观众厅的3倍。其舞台台口宽18.6米、高14米、进深50米,这在国内是最大的,在世界上也是最大的之一。之所以设计这么大,是为了能上演大制作的剧目。

歌剧院平面设计图

二是变化多。舞台采用“品”字形结构,分为主舞台、左右两个侧舞台、一个后舞台,具有升、降、推、拉、转五大功能。这样设计是为了在演出时可不间断换景,且可使演出形式更加丰富和变化多端。

具体说,主舞台宽32.6米、深25.8米,有6个主升降台和2个辅升降台(置于主舞台前区),主升降台可升降、可倾斜,可整体、可单独、可不同组合地动作。主升降台为双层结构,上下两层台板之间距离4.5米,可上升4.5米,形成上下两层立体式表演空间,实现舞台表演“蒙太奇”,也可下降9米,进行换景,且具有大行程、多停位的功能。其上层台板可在6°角内向观众厅方向任意倾斜,这在国际上还没有。

左右侧舞台各宽21.6米、深25.8米,各有6块车台,与主舞台的6个主升降台相对应,在主舞台下降后可开至主舞台上,可整体、可单独、可不同组合地平移,特别是可通过主舞台互换位置,既可迁换场景,又可参与演出,形成“百万雄师过大江”之势,这在国际上也没有。

后舞台宽24.6米、深23.6米,主体为可前后移动的旋转车台(亦称车载转台),由内外两个同心圆组成,大圆直径17米,小圆直径12米,可同向旋转也可反向旋转,可在行走时旋转也可在定位时旋转,在主舞台下降后可分8个行程移至主舞台不同位置。更奇妙的是在后舞台下面还设有一个芭蕾台板,演芭蕾时,主舞台下降,芭蕾台板向前开至主舞台上,由主舞台将其顶升至舞台面,并向观众厅方向倾斜,这样就能使观众更清楚地看到演员足尖的动作。

各舞台台板采用密度、软硬度、弹性最适宜的美国俄勒冈松。

歌剧院舞台平面和剖面图

舞台台口前的乐池由两块升降台组成,可形成阶梯状,方便乐队使用,不用乐队时可升至舞台面高度,形成前舞台。在主舞台周围及侧舞台和后舞台的下面均设有保护性辅助升降台或补偿台,其作用是在四块舞台分别运动后及时上升“补台”,以防演员或工作人员踏空、坠落。在主舞台的上层台板和侧舞台上均设有活门,配合设在主舞台下层台板上的升降小车,供演员做“上出下入”的表演。所有升降台由链条传动,而所有车台由轮轨传动。在后舞台后方还设有软景库升降机和存储架,用于垂直运送、自动存取大型成卷的软景和台毯。

歌剧院舞台台口与台上设备

以上是台下设备,台上设备则包括:主舞台台口上空设有防火幕、大幕机、假台口上片和侧片,假台口上片和侧片可使舞台台口在18.6米×14米到14.6米×10米之间变化,主舞台两侧和后侧上空均设防火隔声幕。主舞台区域上空的悬吊设备主要有61根电动吊杆、78台轨道单点吊机 (分13条轨道)、24台自由单点吊机,以及前舞台区域8台单点吊机等设备,用来悬吊布景、檐幕和边幕,及制造特别演出效果。假台口上片、5台灯光渡桥、10台灯光吊架用于舞台照明。

在主舞台区域还设有1台飞行器,2台天幕吊杆、侧吊杆等设备。在左、右侧舞台和后舞台上空均设有悬吊设备。轨道单点吊机速度可调,每个吊点都可独立控制,或与其他吊点组合控制,轨道单点吊机可与电动吊杆和自由单点吊机编组运行。台上设备机房布置合理,排列规整,留有足够的操作维修空间。栅顶上滑轮、钢丝绳排布简洁、整齐,避免钢丝绳互相交错和过多的转向。在歌剧院栅顶的左右吊杆卷扬机房内,各设一套电动吊杆移动式备用传动装置。

歌剧院舞台吊杆

舞台设备的控制系统采用STATEⅤ系统,该系统是基于世界最新技术开发的具有国际标准的控制系统,所配置的软、硬件均满足舞台机械设备传动的实时控制和状态监视的要求,单轴的控制独立性好,互换性强,软件标准化。控制与操作层网络结构简单,操作设备多样化、智能化、简单化。

歌剧院舞台机械安装 摄于2005年12月5日

庞大而复杂的歌剧院舞台机械,由事先编好的电脑程序有韵律地操控,随着演出内容的变化上下舞动、左右平移、前后旋转、任意倾斜,台上的电动吊杆与舞台台板配合默契,可整体升降,可曲线升降,可阶梯升降,快慢自如,如云卷云舒。

舞台机械系统的复杂性体现在上百台电动机及相应的轴控制器、变频器、PLC,几百个行程开关、编码器、载荷传感器等电气控制点,几十个电气柜,舞台面及台上、台下区域许多个急停按钮,是集机械、电气、控制、计算机技术等为一体的机电设备系统。

歌剧院舞台机械安装用了2年多时间于2007年3月15日完成验收

迄今为止,对歌剧院舞台机械运用最充分的歌剧是大剧院2007年9月试演出时上演的红色经典《江姐》。当时,空军主要领导和空政文工团都极其重视这次演出。我事先向空政文工团的团长、导演,尤其是舞美设计戴延年详细讲解了歌剧院舞台设备的技术特点和演出功能,并要求他们一定要量身定做,实现“舞台出奇观”。他们重新编排制作了“国家大剧院版”《江姐》。这一版《江姐》出色地运用了歌剧院舞台升、降、推、拉、转的功能。例如,以前演出最后一幕江姐就义时,舞台上烘托不出悲壮的气氛,而这次运用后舞台边旋转边前进,呈现出惊人的现场效果,把江姐为革命献身无所畏惧的悲壮气氛推向高潮。演出结束后,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无不为大剧院的舞台效果所折服。

《江姐》“越狱”一幕使用左右侧车台与吊杆组合的效果

《江姐》“就义”一幕使用后车转台与主升降台的效果

在大剧院的自制剧目中对歌剧院舞台机械运用最充分的是2008年3月首演的歌剧《图兰朵》。《图》是大剧院自制剧目的开山之作,连同以后制作的几十部剧目,尤其是《阿依达》《托斯卡》《漂泊的荷兰人》《茶花女》和《西施》《长征》及《赤壁》等大制作剧目,无一不是依托先进的舞台技术而呈现出的艺术佳作。

《图兰朵》演出场景

《图兰朵》装台

如果说对歌剧院舞台机械运用最充分的剧目,当属大剧院2009年10月演出的大型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复》是按中央要求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创排的,在大剧院连演86场,也是创了纪录。

演出结束后全体演职员合影

为使演出能呈现出令人震撼的舞台效果,我们事先与总导演张继刚和各分导演,及舞美设计进行了多次深入研究,并在现场“掰开揉碎”地讲解和演示了舞台技术性能。导演和舞美设计果然不负众望,除飞行器外,所有舞台功能都得到了充分运用。我还进一步提出,所有换景都不拉幕,也不灭灯,就让观众看着舞台是怎样变幻莫测的。

“南昌起义”一幕结束时主舞台载着演员迅速下降

“长征”一幕使用后车转台的场景

最后一幕“走向复兴”使用单点吊机的场景

最后的结果是先进的舞台技术使艺术感染力大大增加,让舞台有限的空间变得无限。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YPAH百家争鸣》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