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直击!中国钻井深度突破10000米,刷新世界纪录!

发布者:白色荆棘谷 2024-3-9 09:19

“9999.98,9999.99……”

随着一枚金刚石钻头持续刺破地下岩层,电子屏幕上的数字瞬间跃“10000.00”,我国首口万米深地科探井——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正式穿越万米大关,再次刷新了亚洲最深井纪录,也创造了当今世界上钻探一万米深井用时最短纪录,成为我国在深地领域探索自然的又一壮举。

这口深井的井长正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钻井专业(现石油工程专业)1988级校友、塔里木油田首席专家王春生。

深地塔科1井自上而下要钻穿塔里木盆地13个地层,目前已钻到第12个地层,钻头正钻探5亿年前的岩石。为了打成这口万米深井,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创新研发了220摄氏度超高温钻井液、抗高温螺杆等工艺技术,同时储备了万米取芯装备、特高压压裂车等一批关键核心装备。

“最大的挑战在于突破未知。”王春生介绍,“9000米后没有任何技术参数指标可借鉴,每向下1米,都像是在‘无人区’里凿出一条路来。”“垂直井深突破地下万米,在我们国家尚属首次!”数十年来石油人在塔里木盆地钻探,如今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我们正在做的,不仅是为国家找油找气,也是探索地球未知领域、拓展人类认识边界的一次大胆尝试。”

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孙金声看来,深地钻探难度堪比“探月工程”。经过持续数月掘进,钻头抵近地下万米地层时,设备承受高温超过200℃、高压超过130兆帕,“超万米后控制难度极大,就像一辆大卡车在两条细钢丝绳上行驶。”

万米深井是我国石油人在生命禁区创造的奇迹,这一创举见证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和科技创新的发展,镌刻汇聚勇气和智慧的“中国深度”。万米“冲刺”成功后,深地塔科1井肩负科学探索和预探发现两大使命,正继续向目标深度11100米全速挺进。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风沙弥漫,井架高耸,竖在塔里木油田修建的、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漠公路边的巨型标语,映衬着躬耕于此、迎难而上的石油人。多年来,无数身藏本领的石油人毅然挺进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不断向深向难进军,让这片贫瘠之地蝶变出层层生机。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石油工程行业也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阶段,成为“高精尖”的行业尖端。石油人所面临的艰苦困难不再是生活、环境上的困难,而是复杂工程问题研究、解决上的困难,因此石油工程行业正需要一大批敢担当、能胜任、有作为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石油工程与人工智能紧密相连,无人化钻井、采油让施工更加安全、高效

大数据、物联网在石油行业投入使用,“智能油田”生产调度中心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底蕴深厚,始建立于1953年。1994年,由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等三个专业整合而成。发展至今,专业已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改革试点专业、品牌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内专业排名第一评价等级为A++

一流的专业实力集纳四海才子,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发掘个人潜能。石油工程专业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搭建优质平台、统筹育人载体、拓宽培养渠道,拥有卓越工程师试点班、本硕博一体化、“2+2”“2+3”等国际高校联合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化、个性化、最大化成长。

“凡有油田处,就有石工人”走过70余年的人才培养奋进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以服务国家石油工业为己任,引领我国石油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为石油与天然气行业发展就了一大批业务骨干和行业领军人才。他们扎根在中华大地,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端好能源的饭碗——

王德民、袁士义、高德利、李根生等4位校友成为两院院士,勇当“开路先锋”,奋力谱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石油篇章;

1989届校友刘书杰在油气田开发、应用技术创新及基础技术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奖项;

1990届校友赵顺强在石油与天然气行业工作超30年,于2021年4月起任中海油服董事长常兼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荣获“2022卓越影响力企业家奖”;

2002届校友何龙解决了多项提高采收率的关键难题,为油田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关键技术,曾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

从零开始到实现自给自足,从清洁、高效能源的转型到走向世界,中国石油成为中国建设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闪耀其中的一代代石大人,也用攻坚克难诠释着家国情怀,用将石油魂、人生梦融入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书写了灿烂无比的青春华章。

关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招办”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最新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官网/官微、荟萃石工等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