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越高级越脆弱对环境要求越苛刻

发布者:浪迹天涯 2023-1-14 05:00

地球上的一切物种为什么全部起源于海水中呢?因为海水中有比较恒定的温度,基本不受或很少受到气候变化的毁灭性影响,食物也比较丰富。有了这两个根本的优越条件,万物诞生在海洋也就顺理成章了。

地球面积71%的海洋是物种的摇篮

一、物种越低级适应性越强

万物诞生之初为什么是微生物,而不是高等物种?因为物种越低级适应性越强。微生物以寄生性为主,一种是寄生于环境条件,利用现成的阳光、温度、水分、营养就可以生长,成为食物链的低端;

宿主与微生物共进退

有些是高级生命的寄生虫,随宿主生存,具有宿主选择的单向性。

我低级我的适应性很强

这些低级生命具有极高的适应性。火山周围,彗星上,深海的高压环境下,乙肝病毒零下40℃不会死亡。有人由此得出,地球内部也有一个人类社会的推断,是幼稚可笑的,完全混淆了高等物种与低等物种对外部环境的要求具有很大差别。

就陆地食物链而言,最高等的人类是最脆弱的。夏季需要打扇子降温,当代借助空调,冬季需要增加棉衣,室内安装空调以增温。人类要吃熟食,偶尔吃一些生蔬菜、水果,还要顾虑肠胃的承受能力。

我是最高等动物我最脆弱

高等动物的胚胎阶段就很脆弱,由直面大自然的卵生,变为把卵放在肚子里的胎生,最高等动物最脆弱,对环境条件要求最高。

人类等高等动物的肢体出现了问题,很多成了残废,而很多低等动物可以长出新的肢体来,植物更不用担心,植株有很多生长点,一旦枝叶受到病虫破坏,立刻就有新的枝叶补充。微生物更是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随时复制新一代。所以,微生物对环境从不挑三拣四,也没有能力挑三拣四,只能随遇而安。

病毒在极寒的冰川下存活数十万年,不吃不喝,科学只能牵强附会,无法给出合理解释。

这样,万物的产生与进化就有了方向、动力与顺序。

二、反者道之动

万物诞生之初是脆弱的,必须倍加呵护,不可以成熟阶段对待。自然界以它的独有方式培育出最原始,最低级生命。然后,这些生命开始沿着宇宙规定的方向前进,按照宇宙系统的统一布局,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归宿。该灭绝时灭绝,该繁盛时繁盛,前后有序,一以贯之,互为因果。

大家就是一个整体谁也离不开谁

地球为最初的微生物提供了优越条件,地球的环境条件并不固定而是有序地发生变化,因为,完成使命的物种该灭绝了,就要及时彻底灭绝,该诞生的新物种要及时诞生,以填补灭绝物种留下的空间。

这里灭绝的是万物诞生之初以微生物为表现的暂时形态,但进化方向永远为微生物的物种不会灭绝,它随寄生的物种的转化而转化,寄生的物种来到陆地,它们也来到陆地,它们的使命就是通过寄生性,控制物种的平衡。

物种进化符合宇宙的最优化的整体安排

地球每一次环境大变化,会有一批强势物种灭绝,而且适应新的环境条件的次强势物种就会取代原来强势物种的位置,而且自身都会增加一道抵御恶劣环境的功能,这样层层递进,直到人类的出现。

以人类居统治地位的时代,最高等物种的防御系统健全了,自然界培育最高级生命的使命完成,高级哺乳动物以下的物种由于适应的自然环境按梯级增强,一个完整的生物系统就固定下来。这里,正是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层层设防,逐级进化,最后诞生出最高等动物——人类。

当然,并不是一切物种都需要完美的防御系统,原生微生物的一部分,因其最终目标就是微生物,而永远保留,无需建立任何防御系统。植物进化的方向是高等植物,处于食物链的低端,是永远的被吃,无需奔跑运动,抵御恶劣天气的能力很强,无需刻意保护自己和自己的后代。卵生动物属于高等动物,但比胎生动物泼皮生存能力强,无需进化为胎生物种。因为,万物进化都是对抗环境的需要,不需要也就缺乏进化的动力。同时,本物种进化的方向是宇宙统一按最优化安排布局的,不是个别物种的肆意妄为。

人种不同使命不同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