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历史上得巨人,从鱼类到哺乳类都有哪些称得上巨人

发布者:自由的坚冰 2022-12-31 07:07

动物历史上能称得上"巨人"的,都是脊椎动物,从鱼类到哺乳类都有这样的"巨人"。

鱼类中的“巨人”

恐鱼,生存于距今3.5亿~4亿年古生代中期的泥盆纪,是生长在海中的十分凶猛的食肉动物;恐鱼是盾皮鱼纲、节颈鱼目的典型代表。可长达10米多,嘴张开时有1米多宽,从其化石来看,其上下颌可自由活动,颌骨非常强壮,牙齿尖锐锋利,可见当时的动物只要被它捉到,就不可能生还。我国四川江油出土过1米多长的一种恐鱼。最凶猛的恐鱼要数邓氏鱼。

鲸鲨,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鱼类,被称为"鱼类之王",是鲸鲨科、鲸鲨属的鲨鱼。鲸鲨仅1科1属1种。身体庞大,全长可达2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体表散布淡色斑点与纵横交错的淡色带,犹如棋盘。鼻孔位于上唇的两侧,出现于口内。牙多而细小,排成多行。鳃裂5对,鳃裂极大,几乎达身体的背缘与腹缘,最后1对鳃裂位于胸鳍基部的前方。背鳍2个,无棘,第1背鳍位在腹鳍前方,有臀鳍。尾柄具侧棱,尾鳍呈新月形,下叶短于上叶。如鲸鲨,有二背鳍,大小不同,胸鳍大,位于第三对鳃裂下,腹鳍小,尾鳍叉型,口宽,端位,鳃耙如海绵状。

属大洋性鱼类。食大量浮游生物和小型鱼类。主要分布于各热带和温带海区,中国各海区夏、秋季节都有分布。性情温和。由于大量捕杀,数量锐减。

两栖类中的“巨人”

蜥螈生活在距今2亿5000万年的二叠纪,身长约1.5米,属迷齿类。它的脚趾的骨骼结构、脊椎骨的特征与爬行动物非常像.有人认为它是爬行动物,但它同时具有两栖动物的一些特征——颅骨大而硬,长着有迷宫结构的牙齿,脖子不明显,身体的两侧有侧线管。蜥螈是处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两者之间的中间类型,但它不是爬行动物的祖先。

蜥螈又称西蒙龙。是一类结构上介于两栖类和爬行类之间的小型(不足2尺长)四足动物。头骨结构很像坚头类,颈特别短,肩带紧贴于头骨之后,脊柱分区不明显,具有迷齿和耳缺等,这些都与古两栖类相似;但头骨具单个枕骨髁,前后肢均为五趾(不似两栖类的前肢为四趾),各趾的骨节数也比两栖类多,腰带与四肢骨均较粗壮,更适于陆地爬行,这些特点又与爬行类相似。不过,蜥螈出现的时间晚于真正的爬行动物,所以不可能是爬行动物的直接祖先。

大鲵,又称娃娃鱼,为现在世界上两栖类之冠。是隐腮鲵科、大鲵属有尾两栖动物。体大而扁平,一般全长582~834毫米,头体长310~585毫米,最大个体全长可达200厘米以上。头大扁平而宽阔,头长略大于头宽;雄鲵肛部隆起,椭圆形,肛孔较大,内壁有乳白色小颗粒;雌鲵肛部无隆起,泄殖肛孔较小,周围向内凹入,孔内壁平滑,无乳白色小颗粒。

成鲵一般常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溪河深潭内的岩洞、石穴之中,以滩口上下的洞穴内较为常见,食性很广,主要以蟹、蛙、鱼、虾以及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

爬行类中的“巨人”

蜥脚类恐龙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蜥形纲,蜥臀目蜥脚形亚目的一群恐龙。食植物的晰脚类恐龙,已发现的最大蜥脚类恐龙化石。如果时光倒流1.5亿年,那时陆地上的统治者就是巨大恐龙群,其中的主角则是有100多个种类的蜥脚类恐龙(属于蜥臀目)。蜥脚类恐龙中身长最大的超过30米,有很长的颈和尾,粗壮的四肢支撑着如大酒桶般的身躯。 当时,虽然陆地上的生命已出现了4亿年,但是除了蜥脚类恐龙之外,陆生动物中没有身长超过20米的。

霸王龙,生活在中生代后期的白纪的肉食恐龙,霸王龙属于暴龙超科的暴龙属,为该属下的唯一一种,于1905年由美国古生物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亨利·奥斯本描述命名。成年霸王龙体长约12米,体重7吨左右,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陆地捕食者之一。

霸王龙是久负盛名的恐龙,拥有海量的标本收藏,其中几十件标本都达到了非常高的完整度,使得古生物学家对于霸王龙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经典的形态描述,还可以对它的个体发育,生物力学,种群生物学等做出更详细的分析。如对于霸王龙头骨生物力学的研究表明它具有粉碎骨骼的咬合力,对它的脑颅三维重建表明霸王龙具有极佳的视觉和嗅觉,而对霸王龙个体发育序列的研究表明,霸王龙具有非常快的生长速度。

翼龙,在中生代天空中飞翔,已知最大的翼龙化石两翼展长达15米;翼龙又名翼手龙,是一种已经灭绝的爬行类动物,共有近100多个品种。尽管与恐龙生存的时代相同,但翼龙并不是恐龙。 生存于晚三叠纪到白垩纪末,约2亿10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翼龙类是第一种飞行的脊椎动物,翼龙的翼是从位于身体侧面到四节翼指骨之间的皮肤膜衍生出来的。较早的物种有长而布满牙齿的颚部,以及长尾巴;较晚的物种有大幅缩短的尾巴,而且缺乏牙齿。翼龙类的体型有非常大的差距,从小如鸟类的森林翼龙,到地球上曾出现的最大型飞行生物,例如风神翼龙与哈特兹哥翼龙,牙齿有10厘米长,有巨大的尖嘴。

鱼龙,中生代生活在海洋中,外形似鱼,大的可达14米,有的超过20米;是一种类似鱼和海豚的大型海栖爬行动物。它们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数时期,最早出现于约2.5亿年前,比恐龙稍微早一点(2.3亿年前),约9000万年前它们消失,比恐龙灭绝早约2500万年。

在三叠纪中期今天还未能确定的陆栖爬行动物逐渐回到海洋中生活,演化为鱼龙,这个过程类似海豚和鲸的演化过程。在侏罗纪它们分布尤其广泛。在白垩纪它们作为最高的水生食肉动物被蛇颈龙取代。

鸟类中的“巨人”

象鸟,生活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高达5米,重达500公斤;象鸟曾被认为是世界所存在过最大的鸟类,象鸟是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内一种巨型、不会飞的鸟,但是有强壮的双腿,至少在17世纪以前便已灭绝。象鸟是迄今发现的世界第二大的鸟类。

生活在森林中,以水果为食,它的蛋足足有一个成年人的脸那么大,2013年4月24日,在佳士得拍卖行,一枚保存完好的象鸟蛋以10万美元拍出,蛋里有保存完好的小象鸟骨骼。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对动物的捕杀,使得动物越长越小。科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之为“当代进化”。象鸟遗憾其未能适时地“当代进化”,人类对生态的破坏使得偌大的地球无法容纳其巨大的身躯,它们绝迹灭种了。

黄昏鸟,发现的化石长达1.8米;黄昏鸟是一种生活在中生代的鸟,现已灭绝。黄昏鸟有一个光滑的、有羽毛覆盖的身体,长长的腿和带蹼的脚。生活在温带海洋中,繁殖时才上岸。是黄昏鸟目的典型代表。

虽然有一些体型较小的种类的黄昏鸟可能具有飞行能力,但是其他大部分的种类是不具有飞行能力的,因为它们的翅膀已经退化了。一些学者认为黄昏鸟类必须滑动腹部才能在陆地上移动,在岸上的行动显得笨拙,而且因为脚呈现桨状,适合游泳与潜水,所以推测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它们很有可能是生活在水中的。


非洲鸵鸟,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鸟类,属鸵形目鸵鸟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鸟类,成鸟身高可达2 .5米,雄鸵鸟体重可达150千克。像蛇一样细长的脖颈上支撑着一个很小的头部,上面有一张短而扁平的、由数片角质鞘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嘴,主要特点是龙骨突不发达,不能飞行,也是世界上现存鸟类中唯一的二趾鸟类,在它双脚的每个大脚趾上都长有长约7厘米的危险趾甲,后肢粗壮有力,适于奔走。

生活于非洲的沙漠草地和稀树草原地带,因其羽、皮及肉等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生长快、繁殖力强、易饲养和抗病力强等优点,在许多国家被广泛驯养。

哺乳类中的“巨人”

已灭绝的哺乳类巨兽有巨袋鼠、王雷兽、巨犀、巨漠、巨猪、巨河狸、巨嫩、巨象、巨猿等。

非洲象是现在最大的陆生动物是,非洲象属是象科的一个属。成年非洲雄象高于3.5米,最高更可达4.1米。体重约为4至5吨,最重记录有10吨。它们的长牙最高记录有102.7千克重。该属包括二个物种,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分6个亚种。

非洲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雄性和雌性呈二态性(雌雄两性在体形或身体特征上都有所不同)。该属的两种象均产于非洲,它们可以生活于从海平面到海拔5000米的多种自然环境中,包括森林、开阔草原、草地、刺丛以及半干旱的丛林。

蓝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有史以来最大的动物。蓝鲸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属于须鲸亚目。共有四个亚种。蓝鲸被认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过的体积最大的动物,长可达33米,重达181吨。蓝鲸的身躯瘦长,背部是青灰色的,不过在水中看起来有时颜色会比较淡。

与其他须鲸一样,蓝鲸主要以小型的甲壳类(例如磷虾)与小型鱼类为食,有时也包括鱿鱼。通常蓝鲸白天需要在超过100米深度的海域来觅食,在夜晚才能到水面觅食。蓝鲸在晚秋开始交配,并一直持续到冬末 ,雌鲸通常2-3年生产一次,在经过10-12个月的妊娠期后,一般会在冬初产下幼鲸。四大洋均有分布。

地球史上的巨型动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又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而灭种或生存下来。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