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领域,中国为何成全球最大市场?

发布者:唯品一生 2023-1-5 17:36

“这是我一直想圆的梦,

一个汽车强国梦。”


作者:尹洁 周盛楠


记者眼前的这面电子屏堪称“顶天立地”,与IMAX电影院里的银幕差不多大小,电子屏正中间是一幅中国地图,周围是各种相关数据。


在一个个青蓝色的数据框中,《环球人物》记者一眼看到右上方一长串不断变化的数字——全国新能源车辆接入数已经超过1000万辆。而就在一个月前,这个数字还是946万辆。


记者所在的地方,是位于北京理工大学的电动车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这面巨大的电子屏就是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上面的数据来自全国各地正在使用中的新能源汽车,并实时更新。


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和他的同事们引以为傲的科研成果。从科技界到产业界,在无数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10年走了3个阶段”


回顾过去10年的变化,孙逢春感慨不已。


他将过去10年分为3个发展阶段:2012年—2015年是全面布局和大力推广阶段,国家给予政策和资金补贴,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一片繁荣景象;2016年—2020年进入了全面产业化发展阶段,全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销量猛增;2021年之后,传统汽车产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却迎来了一个新的爆发阶段。



孙逢春坦言,2012年时,中国社会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有不同声音的。一种声音以政府、科技人员为代表,希望推动产业化应用;另一种声音以传统汽车企业为代表,虽然不排斥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示范运行,但对大规模推广应用有顾虑。


孙逢春是坚定的产业化拥护者。多年的理论研究加实践经历,让他清楚地看到中国汽车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30多年来,我们开放了市场,欢迎外国汽车企业来中国投资建厂、合资生产,希望用市场换技术,结果发现国外根本不会把核心技术给你。在制造领域,有些技术是被西方绝对垄断的。西方已经占据了传统燃油车的跑道,我们短期内想超越是非常困难的,那不如开辟一条新的赛道,就是新能源汽车。”


在这条新赛道上,中国和西方几乎同时起步,但面对的内部环境迥然不同。


针对传统车企的顾虑,中国政府做了大量协调工作,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通过政府补贴等形式鼓励企业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研发、生产和市场化布局,最终形成了齐心协力的整体态势。


那段时间,孙逢春每周都要拜会和接待三四批来访者,有省级领导,市委书记、市长,还有各地的企业家,“说句玩笑话,当时给我的一种感觉是,谁不发展新能源汽车,谁的位置就要没了”。


同一时期,西方发达国家也在讨论新能源汽车的应用问题,但政府、专家与企业之间难以达成共识,在孙逢春看来,“他们争吵的时间比干活儿的时间多得多”。


虽然西方一直在口头上强调石油危机、环境保护、减少碳排放,但真要做的时候还是有很大的阻力。为了维持在传统汽车领域的垄断地位和高额利润,西方企业不愿承受既得利益损失的代价。


“这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特征,他们的企业要最大程度地获取剩余价值。说到底,中外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是两种制度之间的竞争。”孙逢春说。


在西方犹豫不决之际,中国从2016年开始全面产业化,2021年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期。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即市场占比)已达21.6%,提前3年完成了国家制定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20%”的目标。


“感谢”美国人当年“卡脖子”


这种速度是孙逢春没有想到的。他告诉记者,国家制定“十四五”规划时,包括他在内的专家组最初定的目标是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超过25%,规划即将定稿时,新冠肺炎疫情来了。


“2020年三四月份,有关领导召集专家组再次开会,讨论之前定的目标能否完成。大家认为还是保守一点好。在反复开了几次会后,目标最后确定为20%,没想到今年就完成了。”


其中的原因,孙逢春归结为“4个方面的建立”,即科技、产品、产业、生态,“就像企业不仅研发、生产手机,还开发出手机操作系统一样,一旦把产业生态建立起来,发展速度就不得了”。


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超过70个,共推出200多款新能源汽车产品;全球十大畅销新能源汽车车型中,有六款是中国品牌。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生产规模都处于全球领先位置,尤其是在公共交通领域,中国生产的新能源客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0%以上,成了国际风向标,这甚至让欧美国家有点接受不了。”孙逢春说。


孙逢春自1992年开始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经历了7次国家五年计划,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八五”到“十四五”的整个发展历程,其中最让他难忘的一段经历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


1992年,中美两国政府合作了一个项目,把军用电驱动技术转为民用电动大客车技术,中方由国防科工委牵头支持,美方由其国防部主导,孙逢春因为英语好又懂业务,也加入了项目组。


“一开始,我对国际合作充满了期待,而且双方合作得确实很好,两年后有了成果,也得到了各方的肯定和赞扬。”孙逢春回忆道。


1994年,中国首部纯电动公交车“远望号”试车成功,孙逢春已经成为该项目的总工程师。1996年,香港中华电力公司决定购买这款电动客车,预付了100万港元的定金。


·我国首部纯电动公交车“远望号”。



“签合同之前,我们和美国那边说得好好的,他们提供动力系统、电机控制器、变速器和充电机,一套价格是4万美元。等到定金都打过来了,美国方面突然说要涨到10万美元一套,理由是政府之间的合作已经结束了。这个价格对中国来说是什么概念?今天我们自己做一套同样的系统才卖1万多元人民币,美国在30年前要10万美元!无奈之下,我们只能放弃,把定金又退了回去。”


时隔多年,孙逢春对当时的整个经过仍然记忆犹新。“这件事给我的刺激太大了!在我整个职业生涯中,这是刺激最大的一次!我们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美国不卖,我们就自己干,我不信我们干不出来!”


决定自主研发电动车技术后,他几乎是从零开始,与自动控制学院的一位老师搭档,再加上两名学生,从学校借了一个储物间做办公室,买了四套桌椅、一台计算机和一台打印机,就这样开始了新的科研工作。


一年之后,成果出来了,1997年由北京市正式立项。这是中国第一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机电控系统、自动变速的动力传动系统,2004年获得了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孙逢春在“远望号”驾驶位上。



孙逢春说:“如果没有美国那次‘卡脖子’,我们可能不会下决心自力更生,就不会有技术突破了。虽然我现在想起那件事还是心有余悸,但也要‘感谢’美国人在客观上促使我们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不再被‘卡脖子’,是激励我坚持不懈奋斗的主要动力。”


“这是我一直想圆的梦”


年轻时,孙逢春希望从事的专业与汽车毫无关系。上世纪50年代,他出生在湖南省临澧县一个偏远山区,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


“我年轻时觉得自己数学很好,考大学时报的全是数学专业,后来发现数学太难了,自己脑子没那么好使。想到高中时跟着老师修拖拉机、抽水机的经历,我决定换一个动手能力强的专业,于是研究生转到了车辆工程。”


在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孙逢春相继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1987年,他作为首批中德联合培养的博士生赴柏林工业大学深造。


“我在德国去了三家大公司实习,第一家就是大众汽车。我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参观他们的研发中心、实验室,非常震惊。当时中国主要生产卡车,我第一次知道汽车原来是这么造的。”


两年后,导师希望他留在德国工作,表示“留下再干一年,博士学位由我们柏林工大给”。孙逢春却觉得,“我有什么理由看不起自己国家的学位呢?”


走出国门后,孙逢春更深地体会到国家强盛的重要性。中外汽车工业的巨大差距,促使他将“为中国汽车工业做点事情”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1989年,他学成回国,拒绝了进入大众汽车中国公司的机会,回到母校从事科研工作。


在孙逢春看来,如果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国际竞争比喻成一场足球比赛,那么上半场已经结束,中国比分领先,马上进入的下半场,比的是以新能源汽车为基础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通俗地说,未来的汽车就像智能手机一样,将在移动互联网中运行,应用前景极其广阔。


对于下半场比赛,孙逢春信心十足。在他看来,中国的优势除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外,还有无数科技人员的奉献精神。


“我对外国同行说过,你们每天工作5小时,一周工作5天,周五还只上半天班,周末手机一关,根本找不着人;我们的团队是‘白加黑’‘5+2’,什么苦都能吃,进展速度当然比你们快了。”


“我们总觉得有事要做,因为科技竞争是无止境的。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只是暂时领先,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希望再过10年,中国成为真正的世界汽车强国。这是我一直想圆的梦,一个汽车强国梦。到那一天,我们将彻底不再被‘卡脖子’,将真正引领世界。”


总监制: 吕 鸿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 凌 云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看

  • “五一”期间探访在建世界最高桥

    “五一”期间探访在建世界最高桥 本文转自【新华社】位于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交界处的花江峡谷大桥,虽然目前还在建设冲刺阶段,但这几天已有许多人慕名而来,提前一睹在建世界最高桥的风采。趁着天气尚好,记者来到关岭县花江镇五里村科力寨。乡间 ... 世界最高05-04

  • 世界最高坝双江口水电站完成首次蓄水

    世界最高坝双江口水电站完成首次蓄水 央视网消息:5月1日,位于四川省大渡河流域的世界最高坝——双江口水电站库区完成首次蓄水,标志着电站向投产发电迈出重要一步。双江口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大渡河流域,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是国家“十四五”能源发展 ... 世界最高05-02

  • 世界上最高的人都是谁

    世界上最高的人都是谁 历史上最高的人:罗伯特·潘兴·瓦德罗在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上,最高的人非罗伯特·潘兴·瓦德罗(Robert Wadlow)莫属。这位出生于1918年2月22日的美国巨人,身高达到了惊人的2.72米,体重更是重达222公斤。瓦德罗的 ... 世界最高04-25

  • 祝贺“毕业”!自主研制、全球最大!

    祝贺“毕业”!自主研制、全球最大! 今天一起祝贺“鲲龙”AG600取得“毕业证”AG600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进入市场的“准入证”今天(4月20日),我国首次按照中国民航适航规章完全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灭火飞机“鲲龙”AG600在北京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 ... 世界最高04-24

  • 西媒:625米!“世界最高大桥”挑战建筑极限

    西媒:625米!“世界最高大桥”挑战建筑极限 西班牙《机密报》4月13日文章,原题:逆云而上——中国挑战不可思议的建筑极限 中国即将完成一项前所未有的工程壮举:世界上最长、最高的大桥。凭借惊人的建设速度和对旅游、经济以及地区连通性的好处,这个令人难以 ... 世界最高04-16

  • 国足史上世界最高排名达到第37位‌,那年曾完胜日本、乌兹别克

    国足史上世界最高排名达到第37位‌,那年曾完胜日本、乌兹别克 直播吧4月3日讯 最新一期男足国家队FIFA排名,国足跌至世界第94位,亚洲第14位。历史上国足的最高排名是在1998年创造的世界第37位,那一年国足的战绩也非常出色,当时在霍顿的带领下,国足在戴拿斯杯(东亚四强赛) ... 世界最高04-04

  • 狮子洋上,世界最高双层悬索桥“挺起肩膀”

    狮子洋上,世界最高双层悬索桥“挺起肩膀” 在经济大省广东,大项目如何挑大梁?3月14日,广东省交通集团发布消息,随着最后一个节段精准嵌入,世界最高双层悬索桥——狮子洋大桥完成大桥的“肩膀”——首道钢横梁架设。狮子洋通道为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超大型 ... 世界最高03-30

  • 世界最高双层悬索桥“挺起肩膀”

    世界最高双层悬索桥“挺起肩膀” 3月14日,随着最后一个节段精准嵌入,世界最高双层悬索桥——狮子洋大桥主塔完成首道钢横梁架设。该横梁是全桥最重的横梁,重量超1200吨,由7个节段组成。这道横梁如大桥的“肩膀”,支撑起桥面和未来桥上过往的车辆 ... 世界最高03-30

  • 10米!世界第一高

    10米!世界第一高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栾姗 胡舒彤 童林/文 聂冬晗/图 李克/海报10米有多高?是3层楼的高度,还是世界第一的新纪录。6月13日,郑煤机10米超大采高智能化液压支架在原生数字化工厂交付,从产品设计到服务全部实现数 ... 世界最高03-30

  • 设计亮度世界最高,我国首台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建设进入冲刺

    设计亮度世界最高,我国首台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建设进入冲刺 作为设计亮度世界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和中国第一台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我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今天在北京宣布启动带光联调,标志着该装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束流品质优秀,还更绿色环 ... 世界最高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