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税收:征的是艺术,拔的是毛,发出的是最低音!

发布者:闲散之人 2023-2-27 21:59

征税的艺术,拔最多的鹅毛,还要让它们发出最小的声音。

让•巴蒂斯特•柯尔贝尔,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1619-1683)

税收决定着人类历史的进程。

连拥有最聪明脑袋的爱因斯坦都说:全世界最难懂的就是所得税了。

政府,是我们这一生买过的最贵的“东西”,但我们对于税金如何使用却没有置喙的余地。

在每次缴税深感被剥一层皮之际,我们可能没想过,一路走来,今日的税制其实已经多次进化,历史上不仅有犹如荒诞闹剧般的税赋政策,也有各种各样的税收捣蛋鬼,甚至还有一些税收英雄。正所谓:没有税赋,政府就无法正常运作。

17世纪,英国曾经征壁炉税,税务员必须进到民众家里清点壁炉数量,这样既扰民又侵犯隐私,“体贴”的政府于是想到一个替代方案:窗户税。税务员只须在屋外数算窗户数量,而且窗户应该足以代表一个人的财富,毕竟,房子愈大,窗户就愈多嘛。

但政府没料到的是,为了避税,民众要么拆掉自家窗户、要么要求建筑商减少新屋的窗户、要么干脆用砖头将窗户砌住…

一项税赋政策,不仅扭曲了一个城市的外观,也因窗户减少所造成的日照不足与空气不流通,更成为流行疾病盛行的帮凶。

藉此,连大文豪狄更斯不禁感叹:“自从实施了窗户税,光线和空气都不再是自由的了”。

另一方面,税赋,也促成了美利坚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印度独立…伟大的建筑如金字塔、白宫等都在税收支撑下兴建的;人类能踏上月球,靠的当然也是纳税的钱。税赋,不只影响个人财产,更牵动着社会经济、人口迁移、宗教信仰等众多进程。

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零工经济(gig economy)”开始走红,工作者不再局限于国家与区域的限制。加密货币也已成为一个规模以数十亿美元计的产业;区块链科技的用途广泛,早已超越线上现金替代性系统的范畴。

当破坏式创新产业正在改写世界规则,旧的税制要如何改变,才能继续支撑政府的功能与服务?这一切,皆使得征税难上加难,也考验政府的财政智慧。

历史上的窗户税

1690年代初期,英王国库虚空,亟需钱用。

怎么办?

找壁炉。

英国家家户户都有壁炉,而早在1066年诺曼人入侵之前,英国人就得缴纳壁炉税,当时称为烟囱税或烟管税,通常是缴交给教会。但到了1662年,壁炉税正式成为法令。每户价值超过20先令(大约相当于今天的5000美元)的房屋,每年须为其每座壁炉缴纳2次壁炉税,每次1先令。此举使得原本无须缴纳直接税的民众突然意识到自己变成征税的对象,甚至连贫困户也要缴税。

税务员皆为佣金委任制,会“滴水不漏地行使他们的权力”。他们会每隔半年进入民众屋内检查壁炉数量,但此举严重侵犯到英国人视为神圣的隐私权!更糟的是,这个主意竟出自法国。英国人痛恨壁炉税,排山倒海的民怨在1688年革命时爆发。

威廉皇帝与玛丽体悟到这是一个新王朝可以迅速赢得民心的方式,于是取消壁炉税,“藉以纪念国王陛下印刻在王土之内的每座壁炉上,永垂不朽的德政”。

但也迎来了一个大问题。威廉为了驱逐前任国王詹姆斯二世,欠了荷兰人巨额贷款;与爱尔兰的冲突,以及在欧陆的作战即所谓的九年战争,皆迫使他必须支付庞大的军费。此外,他还得对付詹姆斯二世在苏格兰的盟友,同时,国内尚有一场小型的汇率危机在等着他。

从哪儿找这么多钱?

1696年,他找到一个解决方案,即开征新税:针对房屋、光线与窗户征税,也就是著名的窗户税。

1748年,苏格兰开始实行窗口税,仅对拥有至少7个窗户或租金至少为5英镑的房屋征税。法国于1798年效仿,并征收自己的窗户税。

窗户税对政府和税收征管者极具吸引力,因为它对纳税人相对不那么侵入,而且易于管理,收税员所需要做的基本上就是去房子里数窗户,也不必闯入屋内,不会有侵犯隐私的问题。更无需与纳税人接触,后者也不必承担申报的责任。纳税人也无法隐藏窗户数目,也就谈不上逃税。

拜壁炉税之赐,税赋制已建立。此一税目看来相当公平,某人的屋宅窗户愈多,象征这人愈富有,缴税的能力也就愈高。

和政府众多的永久性立法一样,窗户税最初仅是暂时性的,该税制甫推出时税率颇低,是一种累进税,由两部分组成:每栋最多拥有10扇窗户的房屋也仅须固定缴纳2先令的税款(相当于2016年的12.73英镑),但不征收窗税;拥有10到20个窗户的房屋要额外支付4先令额外的税,而拥有20个以上窗户的房屋则支付8先令。也就是说,房子越大,可能拥有的窗户越多,将要缴纳的税款也就更多。

但时日一久,税率也告上涨。到了1709年,对于拥有30个或更多窗户的房屋,引入了总计20先令的新最高税率,在1747年至1808年之间提高了6倍。

没过多久,民众便不再缴税,到了1718年,政府发现窗户税的征收已不如原先预期。政府当局的因应方式并非降低税率,而是变本加厉,结果造成民间出现更为极端的避税手段,有人在兴建房屋时刻意减少开窗的数量,有人将窗户用砖块封住,留待日后需要时再凿壁引光。也有人干脆建一栋整层卧室全无开窗的房子。

在那个尚未发明以电力、煤气与燃油来照明,而须使用有烟火焰、牛油蜡烛与灯草(浸在油脂内的芦苇)的时代,遮蔽住日光与新鲜空气的进入不可谓牺牲不大。

1746年,英国国王乔治二世政府推出了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批评其窗户税为“对光征税,荒唐至极”。自此之后,这两项税目便成为“导致畸形建筑物的罪魁祸首”,却也同时成为150年来的建筑指导原则,决定了英国与法国(同样征收门窗税)村镇与城市的外观。

有鉴于该税目的门槛决定了一栋建筑物有多少扇窗户,威尔特郡(Wiltshire)一些企图跻身上流社会的村民会把他们住屋外墙漆成黑白双色,伪装成窗户。1797年,首相威廉·皮特将窗户税调高2倍,有位木匠向国会提报,说是整整一条街的居民都要他用砖块或木板封住窗户。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在今天,那个时代的许多建筑物仍然留下当年的痕迹。

窗户税抑制了一整个产业的成长。在1801至51年间,英国人口自1100万人成长至2700万人,光是伦敦的人口就成长了170%,由100万人增至270万人。人口爆增也引发兴建筑热潮。然而拜窗户税所赐,玻璃的生产量在这段期间内却没有增产。

虽然美国从未征窗户税,不过在1798年曾因担心征此税而引发叛乱---弗赖斯叛乱(Fries's Rebellion)。当时宾夕凡尼亚州的税务官员巡访各地,对于要征收直接房屋税的房产进行评估,当地德国与荷兰的移民担心此举乃是要征窗户税,于是发动武装叛变,动乱遍及全州,迫使总统约翰-亚当斯不得不派遣联邦军队花了两年的时间平定叛乱。

窗户税不具任何发展性。亚当-史密斯写道:“乡间一栋租金10镑的房屋,拥有的窗户数目可能超过伦敦一栋租金达500镑的房屋”。但贫穷的乡间茅舍因为多窗户却得缴交较多的税,乡村屋主的税赋沉重。

不过受打击最重的却是城市里的贫困户,他们住在大型破败的公寓内,这些建筑物都有许多窗户,使得他们对窗户税高度敏感。房东作为纳税义务人干脆将这些公寓的窗户封起来以降低成本,此举于是引发窗户税最具伤害性的意外结果:人们罹患疾病!

工业革命时期在城市间肆虐的传染病、尤其是伤寒、天花与霍乱,因为狭窄、潮湿、又没有窗户的公寓而更加严重。

《柳叶刀》直指,窗户税“直接促进了疾病的蔓延”。官方的科学报告指出,“有许多例子显示,屋主为逃避纳税而封闭窗户的行为,已成为患病与死亡的主要原由”。

尽管不受欢迎,但这种税收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缺乏足够的采光和通风的负面影响变得越来越有据可查,以至于反对税收的流行运动开始变得强大起来。

反对该税的行动持续了几十年,各类相关的小册子、歌曲与演说层出不穷。直到1850年,国会才出现一项废除窗户税的提案。据说,议员在辩论时高声喊出“光天化日下的抢劫(daylight robbery)!”这句话,进而流传下来成为俗谚,意指高得令人发指的税赋。可是这项提案最终还是闯关失败,直至又出现一波全国性的反对运动,该税才在1851年被废除,并以房屋税取代。至于法国的门窗税则又继续了75年才被废除。

窗户税只不过是一项在历史长河中还不算特别长寿的税目,却是一项税目如何诞生与其影响的绝佳案例。在其演进中,我们可以看到一项税目典型的生命周期。

税赋的征收主要是出于当时的需要,通常是为资助某场战争。税赋在推出时都是暂时性的,只是后来大都演变成永久性。

征税金额在初期都很低,但会随着时间而增加,并逐渐侵犯到公民的共享权,不如侵犯了享受光线与新鲜空气的基本自由,导致许多人都会千方百计地逃避缴税,从而使得税赋扭曲人们的行为与决策。

税赋会导致各种不同的意外结果,而且随着它益趋成熟,情况也会日益恶化。

税收大部分都会遭到滥用或是花在纳税人不认同之处。最终人们觉得受够了,于是产生一些行动,运动、抗议,甚至是革命,在政府延宕推诿之际,寻求废除税赋。

要说窗户税是好是坏,未免过于简化其中意涵。该税有一段时间实施顺利,然后又失效了。许多税赋在本质上都具有道德迷思,一方面它会侵犯个人的财产权,也会造成意想之外的结果;然而在另一方面,它也是支付政府运作最实际的解决方案。我们由此可知,为什么温斯顿-邱吉尔以及其他许多人,会说税赋是“必要之恶”。只是问题在于:有多少恶才算必要?

This Day in History (31-Dec-1695) – A window tax is imposed in England, causing many shopkeepers to brick up their windows to avoid the tax

Shavings of history: the window tax imposed on English citizens in 1696

The Insanely Weird ‘Window Tax’ And How People Cleverly Avoided Paying It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看

  • 华珠“剑桥-青年领袖训练营”学子逐梦新程的感悟序章

    华珠“剑桥-青年领袖训练营”学子逐梦新程的感悟序章 在时光长河中徜徉学子踱步在英伦的朦胧晨雾古老钟声悠然回荡轻摇小舟 康河的涟漪泛起微光牛津的尖顶 刺破云端的迷茫越过浩渺重洋似飞鸟穿越云涛 无畏远航此刻心与世界紧紧相连梦想的种子在此处萌芽绽放出最绚烂的希 ... 艺术之最06-29

  • 洛阳龙门石窟,全球造像数量最多的佛窟,营造时长世界第一

    洛阳龙门石窟,全球造像数量最多的佛窟,营造时长世界第一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文化遗产多不胜数。名气最大且最有代表性的是龙门石窟,这座全球造像数量最多、体量最宏大的石刻艺术殿堂,以巅峰水准诠释着中国石窟艺术的精粹。跨越北魏至清末的千年光阴,用绵延不断的雕凿历 ... 艺术之最05-22

  • 展览“无维同频——无问西东”亮相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展览“无维同频——无问西东”亮相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近日,由赖圣予和王星予共同策划的展览“无维同频—无问西东”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现场。从左到右:策展人王星予、艺术家姜维、策展人及艺术小组他们+成员赖圣予、艺术家郝俪、艺术家林伟而、艺术家唐焱 ... 艺术之最05-22

  • 敬仰之星:朱媛媛的艺术生涯与敬业精神

    敬仰之星:朱媛媛的艺术生涯与敬业精神 确实如此,这位演员在抗癌的同时还在拍戏,五年时间足以让人经历很多挑战和困难。最近听说她结肠癌复发导致去世,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突然的消息。关于朱媛媛的情况,她是一位备受尊敬和喜爱的演员。她在演艺事业中一直 ... 艺术之最05-22

  • 如何艺术地谋生 这是个问题

    如何艺术地谋生 这是个问题 作者:江屿展览:逐光而行——2025中央美院毕业季展期:2025年4月29日-6月22日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今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一如既往地火爆。五一假期期间,校园内游人如织,早晨九点未到,美术馆外已蜿蜒出数百 ... 艺术之最05-22

  • 喝醉酒米芾,如神仙下凡,写出“中华最美行书”,超越兰亭

    喝醉酒米芾,如神仙下凡,写出“中华最美行书”,超越兰亭 米芾的狂傲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他曾痛批欧颜柳楷书为“丑怪恶札”,甚至对王羲之也直言“一洗二王恶札”。这种离经叛道的性格让后世对他的评价两极分化,直到那卷《蜀素帖》横空出世,人们才真正读懂这位“疯癫书家 ... 艺术之最05-21

  • 上博东馆常设陈列入选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

    上博东馆常设陈列入选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 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行。澎湃新闻获悉,“第二十二届(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终评宣布,“上海博物馆东馆常设陈列”入选十大精品奖。上海博物 ... 艺术之最05-21

  • 米芾的珊瑚狂想:《珊瑚帖》里的癫狂喜意与艺术真魂

    米芾的珊瑚狂想:《珊瑚帖》里的癫狂喜意与艺术真魂 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的某个晴日,润州城的蝉鸣正噪。54岁的米芾捧着 newly acquired 珊瑚笔架,在书斋里来回踱步,突然爆发出一阵癫狂的大笑。这位被称作“米颠”的书画奇人,抓起狼毫饱蘸浓墨,在纸上写下一通“ ... 艺术之最05-21

  • 绿水青山间的幸福 当荆州区朱家岭村打开艺术“绿”镜

    绿水青山间的幸福 当荆州区朱家岭村打开艺术“绿”镜 作为“两山”转化的一种新型助力方式,艺术乡建的优秀案例近年来不断涌现。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八岭山镇的湖光山色中,一座田间地头的森林美术园正运用“艺术乡建”的杠杆撬动着乡村的“二次开发”。当传统乡村邂逅 ... 艺术之最05-21

  • 唐伯虎艺术生涯中的墨宝之最

    唐伯虎艺术生涯中的墨宝之最 在华夏艺术的璀璨星河中,书法与诗歌宛如两颗交相辉映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而明代才子唐伯虎的《落花诗册》,便是这两者完美融合的典范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穿越了历史的长河,至今仍 ... 艺术之最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