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可以书写五分钟的艺术史吗?

发布者:温柔老农 2023-1-4 22:16

中国摄影四十年

2022年底,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将开启大展“中国摄影四十年”,展览由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朱青生任策展人,中山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批评家、美术史学者杨小彦任学术主持。

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预热报道。

袁学军,《台湾老兵首次回大陆探亲》

1987年,浙江舟山

《中国摄影40年》大展即将开幕之际,

回想40年时代的风云变幻,

很多图像闭目如在眼前……

是否有时会有无能为力之感?

当你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这个世界。

一生匆匆如何能留下些痕迹?

为了家人、为了不被忘记、为了证明来过。

当下所有喜悦、痛苦、泪水、困顿、希望与坚持,

千百年后会如何评说?

如果说你按下快门的一瞬间,或许能给你答案,你相信吗?

图源:摄影师@贺延光微博

时间:2022.9.30

“普通人寻常事,即便白菜鸡蛋价格的升降,都与宏大叙事密切相关“,原《中国青年报》图片总监贺延光曾如此说道。他在今年十一前夕的北京,拍下上图并配文:一个挂着纪念章和奖章跑步的老人。

贺延光曾定格了许多中国当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第一次,比如后来众所周知的《小平您好》。在这些重大新闻事件拍摄之外,他还有数量更多日常记录类作品,但这些作品仍然定格永恒、给人力量、记录历史,就如同这位跑步的老人。

你拍下的作品,或许可以成为别人的抚慰,

别人拍的瞬间,也可以成为你前行的支撑。

翁乃强,《恢复高考》

1977年,北京五中高考考点

1977年冬恢复高考当天,一名摄影师走进考场,记录了许多人改变命运的瞬间,他说“历史并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和年表,而是充满色彩和情感的个体故事”,这个摄影师是翁乃强。生于福建籍爱国华侨家庭,他的镜头记录了“东方红一号”发射、中美乒乓外交、改革开放市民变化翁乃强说,“记录时代是我的追求,才能让后人了解我们走过的路”

记录时代或许不能解决什么、改变什么,但它至少能提出问题、留下思考。当摄影出现,文字不再是唯一的记录工具;当摄影普及,记录时代不再是少数人有的权利。摄影改变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它能留存真的世界。

每个人,无数按快门的瞬间,都可以书写五分钟历史。

此岁末,只在此时此地,你将触摸中国摄影的四十年。

2022年底,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将开启大展“中国摄影四十年”,展览由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朱青生任策展人,中山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批评家、美术史学者杨小彦任学术主持。

提及此次展览特别之处,策展人朱青生说到,“这是一群批评家出于学术责任,团结部分摄影批评家、摄影理论家,对中国摄影艺术40年发展进行的一次回顾、总结、评判”

展览缘起2017年,中国美术家批评会“中国影像艺术三十年”学术研讨会,后委托“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梳理中国摄影档案,进行5年学术研究、总计追踪1000名中国摄影师。依托严肃的评选工作,最终选取40位摄影师作品构成此次展览,向社会公众与学术界共同呈现中国当代摄影档案的研究思路、工作方法以及阶段性成果。

贺延光,《小平您好》

1984年,北京天安门

因此展览绝非意在评选中国摄影40人,只是以其为一个缩影,在世界文化遗产地鼓浪屿,重新考察、揭示摄影这一媒介对中国、世界、乃至全人类的历史与精神带来的变化。

摄影作为纪实工具:

展览将呈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与社会发展。中国快速发展的四十年,更是世界百年的缩影——中国摄影四十年,不止中国,意在世界。

李晓斌,《新婚夫妇拉着新买的家具在回家的路上》

1981,北京正义路

朱宪民,《外来女工的宿舍》

1985,广东深圳

摄影作为艺术门类:

展览意欲探讨摄影在人类艺术史上的特殊性——摄影替代西方绘画追求的终极目标,改变了人对世界的认识关系。但展览也在发问——在元宇宙、新媒体、电影之后,为何还要关心摄影、讨论摄影?如果说摄影的出现改变了绘画,那新的技术又给摄影带来了什么?

王宁德,《有形之光No.13》

蒋志,《情书之一》

摄影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

展览还寓意探讨机器对于人类创作的介入,反思摄影的本体论问题。机械复制时代下,作为最早通过机器完成的艺术,当摄影机代替了画笔、当人被机器化,摄影究竟又反应了一种什么样的人类历程?

蔡东东,《眼睛》

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杨小彦曾说,“摄影是对世界的定义,甚至摄影就是世界,正因如此,讨论摄影才变得如此困难”

“中国摄影四十年”以长期严肃的学术研究为依托,回到摄影本身,回望那些永恒的瞬间。

2022岁末,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期待与您共同回望光影里的中国历史。

-END-

到馆路线参考

(凤凰艺术 综合报道 撰文/编辑/张曦元 责编/索菲)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1974004697@qq.com。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