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友探访关中十八唐帝陵 第一站——唐献陵

发布者:自由的坚冰 2023-6-15 12:40

作为一个抱着历史书(鬼吹灯)长大的骚年,对帝王陵一直有“特殊”的情感。

一直期待着有朝一日可以把身边的帝陵都走走看看,感受下史书中的大气磅礴。

终于,在我即将三十岁时,我们一群有着同样梦想的骚年成立了一个组织【华商网探陵小分队】。

在2018年剩余的日子里,华商网汇集专家、网友、摄影师等一起探访【关中十八唐帝陵】,通过探访每座唐帝陵的兆域建制、石生像(说得这么专业,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史学专家)等,了解关中十八唐帝陵的“唐史今生”。

活动前先来学习学习

- 01 -

酉时出发蒲城,探陵小分队来了

光想想是不是就很激动?这都不算啥!

活动启动前,探陵小分队先去了在唐朝被称为奉先郡(因为埋葬着唐玄宗父亲唐睿宗李旦,所以唐玄宗李隆基设奉先郡)的蒲城县打探了一番。为了活动的真实有效、内容丰富,我们准备了“夜探唐睿宗李旦桥陵”、“脚走唐玄宗李隆基泰陵(领导说专业的叫丈量)”、“观唐宪宗李纯景陵“与“听唐穆宗李恒的光陵”四个环节,通过探访兆域建制、石生像等唐朝历史文化遗存,打开尘封千年的历史记忆。

好了,先给大家介绍下我们组织的成员。

人员介绍(从左到右):

巧舌如康:外号嘴子康,生活多年全凭一张嘴

貌美如花:外号花大姐,非著名摄影师,擅长P图滤镜

帅气如毛:外号山东第一帅,专职小司机,每次探陵前恶补知识

*****:不详

好了,言归正传,继续盗墓吧,不对,探陵!

探陵小分队工作照

- 02-

夜探桥陵,亥时的唐陵你见过吗

我们在7月13日(周五)下班之后,马不停蹄的赶往蒲城,准备今天的第一个环节--夜探桥陵。

为了体现我们的专业性,先来介绍唐睿宗李旦的桥陵,众所周知,唐朝的大陵制度沿袭汉代,是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动乱岁月,将封土为陵转变为依山为陵。

从唐太宗李世民葬九嵕( zōng)山开始,绝对多数帝陵均修建于山上,一个是展现雄伟的气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盗,所以唐睿宗李旦的桥陵位于蒲城县西北15公里的丰山(当地人也称之为凤凰山)之上,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唐国力强盛、社会太平的“开元盛世”时期为父亲修建,来感谢父亲当年的“让位”之情,这座陵墓也据说当年动用了唐朝国库三分之一的钱财来修建,如今我们站在陵山之巅俯视整个陵园,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宏伟气势。

一人一个手电筒,旁边就是现代人的坟,把我们吓得不敢大声说话,生怕惊扰了“大家”。

桥陵依然沿用唐代帝陵仿照长安城格局,分内外城呈中轴对称。桥陵陵墙南墙长2871米,西墙长836米,东墙长2303米,北墙长2883米,周长约11公里,陵区面积达852.7万平方米,封内20平方公里。陵墙四周各开一门,即前朱雀、后玄武、东青龙、西白虎(东西门又名东华门、西华门),门前两侧均有石刻和门阙,陵墙建有角阙。

外城以南向北依次为外城由南向北依次为鹊台、乳台和神道(桥陵神道长625米,宽110米,呈南北走向)。神道北端是内城的南神门,也就是朱雀门。内城朱雀门内设置献殿,一般做祭祀用,如今在献殿遗址附近立有《唐睿宗桥陵》石碑,系清朝乾隆时陕西巡抚毕沅隶书。下宫在山陵西南,是皇帝祭祀时的居所。陪葬墓选择在山陵东南,这个制度始于唐初,是对功臣的一种奖励制度。昭陵陪葬墓最多,实际数量超过200座,以后诸陵逐渐减少。

神道石刻是目前陵墓最具观赏价值的部分,从艺术上来看也是历代王陵最为大气者。唐帝陵留下大量石刻造像,包括石虎、石狮、犀牛、番像、石碑、石人、仗马、鸵鸟、翼马、天鹿(独角兽)、獬豸、华表、石羊等十余种。原有石刻(不包括陪葬墓)共一千余件,如今包括残件在内仅存不足五百件。

唐帝王陵中桥陵石刻最为有名,有“桥陵石刻甲天下”的美誉。

桥陵石刻现有53件,由南向北包括:华表、獬豸、鸵鸟。华表,又名“望柱””昆仑柱“,属仪卫性石刻,象征“王者纳谏”、“识衡路”。桥陵华表原为一对,现存西边完整者一座。獬豸,俗称“独角兽”,是古代传说中能辨曲直的异兽,属陵前瑞兽。桥陵东西各有一尊獬豸,保存完好。、鸵鸟浮雕主要出现在盛唐以后的陵墓石刻中,桥陵有鸵鸟浮雕东西各一座,为石刻艺术中的一件珍品,现保存完好。

桥陵东门石狮

桥陵作为盛唐帝王陵墓,无论从规模的宏大,数量的多少,技艺的纯熟,造型的雄伟,程式的完善,都充分体现了盛唐风貌,同时也是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个陵区,因此,它与乾陵并称为唐代陵墓石刻艺术之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得不说,我们这些见过“大世面”的盗墓书迷来说,也被桥陵震撼了,直到凌晨1点才不舍地离开。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