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人们对木星的探索,从未停止!
木星是怎样的行星?你了解多少?木星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之一,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上有许多卫星、它的表面为人罕见,此外还有微暗的行星环。但是不仅如此,如今的文献中收集了所有有关这个气态巨行星人们最感兴趣的事情。
内容
有关木星的事实
木星的大小
木星的规模
木星能容纳几个地球?木星的轨道及自传
木星一天的长度
木星一年的长度木星离地球多远
木星到太阳的距离
木星到地球的距离
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木星?木星由什么构成?
木星的形成
木星的结构
木星的表面
什么是木星大红斑?木星的卫星
木星有多少颗卫星?
木星中最大的四颗卫星是?木星环
木星有几个环?
木星的环用肉眼能看得到吗?木星探测
木星今后的活动

常见问题
木星是什么颜色的?
木星是谁发现的?
木星是什么样子的?
人类能在木星上居住吗?
火星和木星之间有什么?
木星位于天空的哪里?感兴趣的事情
关于木星
行星的分类:气态巨行星半径:69,911千米质量:1.8982×10^27kg远日点:8170000000千米近日点:7410000000千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7780000000千米表面温度:−145℃太阳日:9时55分33秒恒星日:9时55分30秒1年:11.8618年年龄:46億300万年名字的由来:天空及雷电的古代罗马神
木星的大小
木星与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一样,是大行星或木星型行星。古代的天文学家以罗马神话的主神(Jupiter 朱庇特)命名木星时,并不知道木星的庞大规模远超其他行星。但即使如此,该天文学家想到的名字也非常贴切。
木星的规模
木星的半径为69911千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第二大的行星是土星,半径为58232千米。而且,木星的质量相当于太阳系中除木星以外所有行星质量总和的两倍。
木星能容纳几个地球?
为了方便理解木星的规模,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巨大的行星能够容纳约1300个地球。又比如:将气态巨行星的大小比做篮球,那么地球就如葡萄一般大。

木星的轨道及自传
各行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绕太阳轨道一周和绕其轴心旋转一周的运动。由于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所以以地球的一天(24小时)和一年(365.25天)为标准,来看看木星的一天和一年的长度与地球的有什么不同。
木星一天的长度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也是回转速度最快的行星。因此,木星上一天的时间是所有行星中最少的,只有不到10个小时。精确的时间是木星的两极区域的一天为9时56分,近赤道的区域为9时50分,一天的时长从两极到赤道各不相同。造成这种不同的背后的原因是,木星不是固体行星,而是气态巨行星。相反,木星赤道的回转速度比极地地区要快一些,也因此,各区域一天的时长都不一样。
木星一年的长度
木星的一年相当于11.8618个地球年、4332.59个地球日。与木星相比,土星的公转周期约为29个地球年,小型行星水星每88个地球日绕太阳一周。
木星距离地球多远?
木星是距离太阳第五远的行星,木星和太阳中间隔着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火星和木星轨道几乎正中间的位置也有小行星带。
木星到太阳的距离
气态巨行星距离太阳5.2AU,即7780000000千米。而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距离太阳只有0.4AU,即大约580000000千米。注意:一个天文单位(AU)为太阳和地球间的距离。
木星到地球的距离
行星之间的距离,因各行星沿着轨道移动而不断发生变化。地球到木星最近的距离是5880000000千米,最远的距离是9680000000千米。

到达木星需要多长时间?
正常经过的话,和旅行者号宇宙飞船一样,大约需要550-650天。以往,旅行者1号用了546天,旅行者2号用了688天。但是,所谓预定进入木星轨道,是说宇宙飞船在到达行星时前进需十分缓慢。比如,之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伽利略宇宙飞船曾飞行了2242天,才最终抵达木星。
木星由什么组成?
木星没有固体的表面,其大气密度越往低处走越高,并且向一个围绕着小的中心核心的液体层移动。简单来说,就是这个液体层组成了木星的大气层及几乎所有行星。木星及其大气层是由约90%的二氧化碳和10%的氦构成的。这种构成与太阳非常相似。木星的形成
与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一样,在大约45亿年前木星由气体和尘埃云的重力压缩而成,它几乎接收了太阳形成后留下的所有物质。这也是为什么木星的质量是现在太阳系中其他行星质量总和的两倍多。大约40亿年前,木星作为距离太阳的第五颗行星来到了它现在的位置。

木星的构造
科学家们仍不知道如何才能观察到木星的中心核。人们认为,木星的中心核有可能是由固体或浓稠且温度极高的液体组成的。然而,现在人们已经知道,木星的中心核外围被一层液态金属氢所覆盖,而这一层液态金属氢延展范围是木星半径的90%。
木星的表面
木星没有岩质行星那样的固体表面,它主要由气体和液体构成。曾经,宇宙飞船由于自身的极压和高温会破坏或融化木星,未能在木星上着陆和飞行。
什么是木星大红斑?
大红斑是木星南半球的一个巨大漩涡,其宽度大约是地球的两倍。它由逆时针旋转的云层组成,移动速度比地球上风暴的速度还要快。
大红斑首次被观测到是在1878年。然而,在1665年,Giandomenico Cassini提到了一个 "永久风暴",人们一直认为它是大红斑。这些长时间持续的风暴可以用来说明,木星上没有固体表面。因为在地球上,漩涡到达坚实的地面后就会消失,但大红斑没有土地来抵御。
但是,大红斑多年来一直在缩小,从1879年的约40000km缩小到2021年的约15000km。而这背后的原因尚不清楚。

木星的卫星
木星和周边的许多卫星就像一个微型太阳系。对此,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在科学层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木星上有多少颗卫星?
木星有79颗卫星,其中53颗已被命名,26颗正在等待正式名称。这些卫星的体积几乎都很小,大约有60颗卫星的直径不到10km。此外,卫星的数量在不断变化。 2003年,天文学家发现了23颗新月,2018年又发现了12颗木星的月亮。到2021年,木星在卫星数量上已经输给了土星。据美国宇航局称,环形行星上有82颗卫星。木星上最大的四颗卫星是?
木星上最大的四颗卫星是艾奥、欧罗巴、盖尼米得和卡利斯托。人们以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把它们叫作伽利略卫星。伽利略卫星与木星一样值得人们关注。
其中最大的盖尼米得卫星比水星还大,它作为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而广为人知。盖尼米得卫星自身甚至还有磁场!其次,欧洲很可能是适合人类居住的——有证据表明,冰面正下方有广阔的海洋,它拥有的水资源是地球的两倍。艾奥是太阳系中火山活动最活跃的卫星,它有数百座火山。
卡利斯托的直径是水星直径的99%,是太阳系中第三大卫星。乍一看,它或许不像其他三颗卫星那么有趣。然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伽利略号宇宙飞船发现卡利斯托的表面之下,很可能有一片咸水海洋。

木星环
木星环系是人们在太阳系中发现的第三个环系(继土星环和天王星环之后)。木星环并不明显,大部分是由灰尘组成的。
木星有多少环?
木星有四个环。光环最接近木星,但较为微弱;主环相对明亮,但非常透明,其余两个环便是宽而厚的阿马尔塞薄纱光环(阿马尔塞和底比斯)。这两个环的名称由形成她们的物质的卫星而来。如果你仔细观察木星环系马赛克,你可以更好地了解木星环系统。
木星的环用肉眼能看得到吗?
木星的环非常稀薄,所以肉眼是看不见的。人们在地面上观测,需要用到可以使用的最大的望远镜。即使在太空中,也只能从木星后面看到木星环,它要么被太阳照亮,要么直接被人们用红外线看到。
探索木星
自1973年以来,已有9艘航天宇宙飞船访问木星,让我们来看看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事情。
首先是美国宇航局的先锋10号。它拍摄了数百张木星的照片,并收集了一些测量数据。1974年的先锋11号与它的前身先锋10号相比,与地球的距离近了3倍。
1979年,著名的先锋宇宙飞船发现了木星环系,并拍摄了数千张地球上云层和风暴的照片。这些照片进一步展示了,神秘的大红斑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风暴这一事实。此外,旅行者1号和2号在木星的月球艾奥上发现了数十座火山。这是人们首次在其他太空物体上发现的活火山。美国宇航局的伽利略探测器成为第一艘进入木星轨道的宇宙飞船。 它于1995年到达木星。 伽利略号飞行任务对木星的大气层和巨大的磁场进行了特别调查,并详尽地考察了伽利略卫星。几年后的2000年,曾访问过土星的卡西尼号宇宙飞船,拍摄了木星最好的一面。
第二艘进入木星轨道的宇宙飞船——朱诺,于2016年抵达木星,探索这个气态巨行星,直到2025年9月或直至宇宙飞船寿命用尽。

常见问题
木星是什么颜色的?
木星表面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木星表面覆盖着白色、橙色、棕色和红色的云层,大红斑被染成红褐色。
谁,发现了木星?
木星自古以来就为人所知,但最早对木星进行详细观测的是1610年的伽利略。
木星是什么样子的?
木星是一颗表面被漩涡云覆盖着的气态巨行星。用肉眼看,它在天空中看起来像一个非常明亮的点,在小型望远镜中,看到的是一颗有些许白色或奶油色的行星。
人类能住在木星上吗?
住在木星上对人类来说是个坏主意。因为行星上连让宇宙飞船下脚、着陆的固体表面都没有,所以人类甚至无法在木星上着陆。如果人类降落在木星上,人只是单纯地开始行星坠落,期间要经历比地球强数千倍的压力。火星和木星之间有什么?
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 这个圆环形区域包含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固体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他们被称为小行星。
木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什么?
在天空中找到木星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天文观测应用软件。打开搜索字段,输入木星,然后点击对应的结果。该应用软件可以显示天空中行星的位置。感兴趣的事情
木星的倾斜度很小,只有三度,因此木星上没有季节变化,取而代之的是,气态巨行星上长期有风暴。
木星是失败的行星,因为如果木星要开始进入核聚变进程,成为真正的行星,需要有比当前高出 70 倍的质量。
木星拥有太阳系中最大的海洋,这片海是不是由水组成,而是氢。
木星的磁场比太阳系中的任何行星都强。
BY:Star Walk
FY: 嫩绿满树梢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大家都在看
-
第谷.布拉赫:天文学的巨人,观测的传奇 引言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天文学家,他们用智慧和坚持推动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而在17世纪之前,天文学还处于相对原始的阶段,天体运动的精确测定成为科学追求的核心。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正是这一时期 ... 天文之最07-03
-
第谷·布拉赫:天文学的巨人,开启科学精确时代的先驱 在漫长的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中,天文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不断发展的科学,孕育了无数伟大的天文学家。他们用智慧、勇气和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揭开了宇宙的神秘面纱。其中,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1546—1601)无 ... 天文之最07-02
-
笫谷.布拉赫:天文学的奇才 第谷·布拉赫:天文学的奇才与《鲁道夫天文表》的辉煌成就在科学史的长河中,天文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不断发展的学科,孕育了众多伟大的天文学家。从古希腊的托勒密到近现代的伽利略、开普勒,每一位天文学家的贡献都 ... 天文之最07-02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的奇才与《鲁道夫天文表》的璀璨辉煌 在科学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伟大的天文学家,他们用望远镜、数学和不懈的探索,揭示了宇宙的奥秘。而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年—1601年)以其卓越的天文观测和科学贡献, ... 天文之最07-02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奇才与天文表的奠基者 在科学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伟大的天文学家以其卓越的贡献推动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在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天文学变革中,第谷·布拉赫无疑是一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不仅以其天才的观察技巧和创新的仪器设计闻名, ... 天文之最06-29
-
托勒密:古希腊天文学的巅峰之光,开启人类认知的黄金时代 “托勒密:古希腊天文学的巅峰之光,开启人类认知的黄金时代”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些名字如星辰般璀璨,穿越千年,依旧闪耀着不灭的光辉。托勒密,那个生于公元90年左右、逝世于168年的伟大天文学家、地理学家 ... 天文之最06-29
-
“古希腊最牛学霸——亚里士多德,天文、科学、教育全能王!” 嘿,朋友们!今天给你们讲个超级牛的古希腊大佬——亚里士多德!你知道吗,这哥们儿不仅是个哲学家,还啥都懂,啥都能干,简直就是古希腊的“全能王”他出生在公元前384年,活了快70年,差不多就是那会儿的“学霸代 ... 天文之最06-29
-
“天文学的“隐形巨人”:第谷·布拉赫的天文奇迹与巨大贡献”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许多伟大的天文学家用他们的智慧和努力,逐步揭示了宇宙的奥秘。然而,许多人熟知的天文学巨人如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背后却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隐形巨人”。其中,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 ... 天文之最06-26
-
第谷·布拉赫:天文学的奇寸与天文表的巅峰之作 在科学史的长河中,天文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不断创新的学科,孕育了无数伟大的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星。他不仅以其卓越的天文观测技艺闻名,更以其对天文学 ... 天文之最06-26
-
第谷·布拉赫:天文学的奇才与《鲁道夫天文表》的辉煌成就 在17世纪初的欧洲,天文学正处于一个激动人心的变革时期。哥白尼的日心说逐渐被接受,天文学家们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而在这场科学革命的浪潮中,一位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以其卓 ... 天文之最06-26
相关文章
- 第谷·布拉赫:天文学的奇才,开启精准天文观测的先驱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才的天文奇迹,开启现代天文学的黄金时代
- 天文学的“天眼”—第谷·布拉赫如何用一生铸就最精确天文表
- 天文学界丹麦天才——第谷·布拉赫:用“眼睛〞丈量星空的天才
- 落下闳:闪耀千年的天文巨星
- 垂直运转的行星:在双恒星上方的90°轨道令天文学家大开眼界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的璀璨星辰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的璀璨星辰
- 我国古代皇帝之最,你想多知道几个吗?
- 祖冲之:古代中国杰出的数学家与天文学家
- 星空下的奇才:第谷·布拉赫与他的天文传奇
- 星空下的传奇:第谷·布拉赫与他的天文奇迹
- 世界之最-全球最大天文望远镜,到底有多大?
- “令人惊叹的天文学”:28张最迷人的天文图片
- 星空的探秘者:第谷.布拉赫与他的天文学传奇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的奇才
- 天文学的奇才:第谷·布拉赫如何颠覆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 【南京大学天文系】中国天文最耀眼的明珠
- 古希腊“天文学”:为何能够领先中国,背后原因引人思考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界的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