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或许是史上最博学的宰相,当官之余一项发明早西方三百年

发布者:触摸天际 2023-10-29 21:12

在我国封建时代,大多数的情况下皇帝都毫无疑问是全天下最具权势的人。除了皇帝之外,被人们形容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也同样堪称举足轻重。作为皇帝的左膀右臂,历朝历代的宰相尽管具体官职名称不同,但都是实际上的百官之长,一方面统御群臣,一方面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地位与权势不言而喻。

相较于高高在上的宰相,古代科学家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地位,毕竟在我国古代科学长期不受重视。不过,北宋中期却出了这样一位奇人,他既当上了宰相,又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他就是比西方早三百年发明了世界上最古老天文钟“水运仪象台”的苏颂。

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苏颂出生于福建路泉州南安县,也就是今天的福建省南安市一带。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二十出头的苏颂顺利考中进士,同榜中第的还有大名鼎鼎的王安石。初入官场的苏颂历任宿州观察推官、江宁知县等职,后来担任南京留守推官还得到了时任南京留守的欧阳修的赏识,被后者称赞道:“子容处事精审,一经阅览,则修不复省矣。”

不仅如此,曾大力支持庆历新政,七十岁致仕后寓居南京的前宰相杜衍也十分看好苏颂,于是将自己毕生总结的为官之道、理政之法倾囊相授。甚至,杜衍还颇为自信地表示,苏颂他日必定也官居宰相。皇祐五年(1053),苏颂回到朝中担任馆阁校勘,借着职务之便,他阅读了大量珍贵的皇家藏书,积累了深厚的学识。

宋神宗即位后,苏颂得到其重用,先是奉诏修起居注,后又作为使者前往辽国祝贺太后生辰。回到朝廷后,宋神宗任命苏颂为知制诰,负责诏书的起草。然而,因为不满宰相王安石门生秀州判官李定直接升任监察御史,苏颂等三位知制诰都因拒绝起草诏书而遭到撤职。随后,苏颂被外放到婺州、亳州等地,直到熙宁十年(1077)才被召回。

回到朝廷的苏颂短暂担任秘书监、集贤院学士、龙图阁直学士、给事中等职,甚至一度权知开封府,但很快又遭到弹劾而被贬谪,直到宋哲宗继位才返回朝廷。在历任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后,苏颂于元祐七年(1092)升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终于以七十三岁高龄拜相。次年三月,担任宰相近一年的苏颂主动请辞,随后辗转扬州、河南府,多次请求致仕但都没得到允许。

绍圣四年(1097),苏颂总算以太子少师之职致仕。三年后,宋徽宗加封苏颂为太子太保,封赵郡公。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颂在润州家中去世,享年八十二岁。不过,直到南宋后期,宋理宗才追赐苏颂谥号“正简”。

为官五十余年的苏颂在朝中无疑是德高望重,而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在此之外他也是一位优秀的博物学家、科学家。一方面,他博览群书,还因为家中藏书数万卷引得宋神宗十分好奇;另一方面,他广泛涉猎天文、医学等领域,留下《本草图经》、《新仪象法要》等著作。

所谓《新仪象法要》,其实可以算作是苏颂为自己设计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撰写的说明书。宋哲宗即位之初,苏颂一边担任刑部尚书一边开始了水运仪象台的设计工作,直到拜相才终于完成。这台高达十二米的仪器由漏刻水力驱动,拥有天文观察、天象演示、时间显示等功能,设计十分精巧,且相较于西方最初的天文钟早了三百年。

可惜的是,由于北宋末年的战祸,相传水运仪象台被金人掳走,又在运送途中遭到了破坏。南宋建立后,朝廷本想重新建造,但由于制作工艺已经失传,就连苏颂的儿子苏携、助手袁惟几也无法将其复原。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水运仪象台才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得以重生,我们也才有机会见识到这一千年前的精密天文仪器。

综上所述,官至宰相的苏颂无疑是封建社会当中一位相当优秀的官员,而在此之上,他更是我国古代最顶尖的科学家之一,其代表作品水运仪象台不仅体现了他本人的超凡才华,还凝聚了在他之前历代天文学家的共同智慧,彰显着我国古代在天文方面领先于世界的巨大成就。如此看来,苏颂在科学方面的成就,或许还要胜过在官场浮沉五十多年的成就,毕竟封建王朝宰相常有,而水运仪象台绝对是独一无二。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