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理解太空?除了“天是圆的,地是圆的”他还有什么观点

发布者:倚窗望月 2023-10-3 18:05

说到古人对宇宙的理解,我们不能不说古人的宇宙观就是“天是圆的”和地球是圆的”。这实际上是一种刻板印象。古人对宇宙的认识与丰富一样先进,甚至可以与近代西方天文学相媲美。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天文学有一些基础的了解,你会发现中国古代天文学其实是非常发达的。经过查阅文献,我们发现中国古代宇宙学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盖天说、亨特说和宣夜说。我们还可以一一去这三个天体,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天地观和古人的智慧。



图1 古代天圆地方说

1.头巾理论:天空像张盖一样圆,地方像棋盘。

盖天说,这是汉族非常古老的宇宙观,早在殷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在古人眼中,地球是平坦的、方形的大地,而天空就像一个圆屋顶,覆盖了整个地球,即“天圆如张盖,地如棋盘”。这就是我们每天所说的“天是圆的”。古人认为,天地是相连的,融为一体。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后来有人提出,天地实际上并不相连。虽然天覆盖了大地,但由于大地是方形的,所以有四个角是遮不住的,所以有人认为这四个角是遮不住的,每个角都有八根柱子支撑着整个天空。

盖天说,这个制度见于《晋书·天文志》,其中记载:“天如盖,地有法。北极是天地之间最高的,地最高的。三个灯都隐藏了。 ,考虑白天和黑夜。从外部尺度看,天空比冬至高出 60,000 英里。北极的低地地球也比外标度底部高 60,000 英里。外部刻度比北极底部高 20,000 英里。天地相随,日落而地八万里。”按此观,天为穹,地亦穹,相距八万里。东汉哲学家充认为:“欲使人持大火,夜行平原,十里外,火必灭;不灭,则火灭”。今日日头西转,不见踪影,亦如火灭。



图2 王充(公元27年-公元97年),字仲仁

当然,盖天表示,这是一个自诞生以来不断开放、不断演化的体系。 “赤乐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房子的圆顶覆盖着周围的田野。天很蓝,田野广阔,风吹草,可以看到牛羊。”这首北朝民歌我们并不陌生,它反映了盖天所表达的观点。从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中所反映的内容无疑属于草原人民的日常生活。当我们来到牧场时,我们发现远处的天空是同样的颜色。天如穹窿,地如棋盘。天地万物相连,融为一体。因此,盖天的这种观点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图3 混天理论示意图

2.混天说:混天就像一只鸡

浑天学说的基本思想是,天上的所有星星都排列在一个“天球”上,日月星辰附着在天球上,不断旋转。从这一点来看,它无疑与现代球形天文学相似。

那么为什么叫浑天,这个观点到底说了什么天地呢?

《浑天学说》的描述见于《张衡浑仪注》,其中记载:“浑天如鸡蛋,天体圆如丸,地如鸡蛋,内黄,独居于中”。天。天大,地小。天上有水,天被水笼罩着。地像一个黄色的贝壳,天地都立在空中,浮在水上。天空的圆周为365度和四分之一度,中间分为一半182度和八度,五个覆盖地球,一半绕地球运行,使二十八个星座一半可见,一半隐藏。它们的两端分别称为北极和南极。北极在天空中,真正的北方,与地球的夹角为36度。北极的直径为72度。常见而不隐藏。南极天地正南,与地球成三十六度。南纬七十二度,经常隐藏。两极相距一百八十二度。天空像车轮一样旋转。且无故旋转,其形浑浊,故名浑天。”



图4 浑天仪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装置。它是基于浑天仪的理论。

相比盖天的理论,亨特的理论无疑更进了一步。他们认为天地不是半球,而是球体。这种观点认为宇宙就像蛋壳,地球就是蛋黄。这种观点最引人注目的是宇宙是无限的。正如张恒所说,“经过这里的东西,可能还不为人所知,那些可能还不知道的,就叫做宇宙。宇宙的表面是无限的,宇宙的尽头也是无限的。”

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亨特理论比盖天理论更加进步,但古人认为,两种观点之间并无优越性,只是各自持有不同的观点。不过,浑天仪理论还是有一些优点的,那就是基于这个观点,可以创造出一种天体仪器——浑天仪。基于浑天仪,古人可以创建更准确的日历,这对于人员伤亡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图5 张衡(78—139),字平子

3.宣夜说:上帝没有品质

从前两种天文学观点来看,盖天学说和浑天学说都将天体视为一个球体,是一个实体概念。与这两个概念相比,宣夜的理论无疑是一场意识形态革命。宣夜说,“太阳、月亮和星星自然地漂浮在虚空中,它们的所有运动和停止都需要气体。”这意味着整个天体都漂浮在气体中。

事实上,宣夜的观点很早就形成了。比如,《庄子·逍遥游》是否相信“天是蓝色的,是正义邪恶的吗?是遥远的地方,没有极端邪恶的吗?”这就是说,天地万物皆由气构成,无穷无尽。后来宋玉、尹文继承了庄子的元气观,将世界万物的本源追溯到“元气”。后来著名学者的代表人物惠子提出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史十事”。一种观点是“最大无外,谓之大;最小无内,谓之小”。这种观点认为宇宙既无限大又无限小,成为宣夜理论的思想基础。



图6 古人的天文记录石刻

宣夜的理论正在发展,并最终在金朝形成。例如,《晋书·天文志》指出“天无质量,望之无限高远,目秀故蓝,如望远路。黄山”都是绿色的,但如果低头看千尺深谷,却都是黑色的。绿色不是本色,黑色不是本体。日月星辰自然出现在天空中,其行止皆需气,故七光芒可消可留,可顺可逆,似不稳,进退各异,因无根系而异。辰基故始终不动,北斗不随西边星辰消失。设提,诸星东行,太阳行一度,月亮十三度,可见其缓慢无病,不与任何东西绑定。如果它附着在天体上,它就不起作用。”

这种观点主张“天无本质”,即天体没有形体,它不是一个实体,而是无边无际的气。太阳、月亮和星星依靠气体在太空中漂浮和运动,各自沿着自己的轨道,有规律地、有序地运行。



图7“日心说”(左)和“地心说”(右)

我们知道,西方天文学最著名的两种观点是地心说和日心说。

两种观点都将天体视为一个坚硬的球体,其他太阳、月亮和恒星都固定在其上。但宣夜否认了这一观点。宣夜表示,他相信整个宇宙是无限的并且充满气体。世界是由气体构成的,因此它表现出虚空的特性。所有天体都漂浮在气体中,并且各自遵循自己的路径。这种思想并不比西方天文学少,甚至更糟糕。遗憾的是,这个概念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引起太多重视,几乎失传。我们今天能够理解这个观点,无疑得益于《晋书·天文志》和中国发达的历史传统。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看

  • 古希腊“天文学”:为何能够领先中国,背后原因引人思考

    古希腊“天文学”:为何能够领先中国,背后原因引人思考 新中国之后,在天文学领域,中国考古取得了很多重大发现,其中两个尤其特别:其一,先秦史书上说“北斗九星,七见二隐”,而考古发现的距今5300年前的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中,就发现了北斗九星的布置,因此北斗原本九 ... 天文之最05-20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界的奇才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界的奇才 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是丹麦历史上最杰出的天文学家之一,他的贡献不仅在于开创了现代天文学的基础,更在于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推动了科学革命的进程。布拉赫的研究和观测成果,为后来的天文学 ... 天文之最05-19

  • 宇宙也自转?

    宇宙也自转? / 宇宙也自转?最近,发表在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宇宙可能会自转——只是非常缓慢。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解决天文学最大的难题之一。目前的模型认为,宇宙向各个方 ... 天文之最05-18

  • 万年前最硬核"天文密码"!揭秘燧人氏如何用北极星终结"看天吃饭"

    万年前最硬核"天文密码"!揭秘燧人氏如何用北极星终结"看天吃饭" 在距今约1.2万年前的末次冰期结束后,中原大地逐渐温暖湿润,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开始尝试定居生活。此后,一位被后世尊称为"燧人氏"的智者,通过对北极星与北斗七星的持续观测,开创性地构建起华夏民族最早的 ... 天文之最05-18

  • 天文学界的“奇才与怪咖”

    天文学界的“奇才与怪咖” 第谷·布拉赫:天文学界的“奇才与怪在历史的星空中,有些人就像璀璨的星星,照亮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道路。而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位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不仅是一位天文学的奇才,还是个不折不扣 ... 天文之最05-18

  • 世界时钟之祖,最古老的天文钟——宋朝的科技巅峰“水运仪象台”

    世界时钟之祖,最古老的天文钟——宋朝的科技巅峰“水运仪象台” 公元 1085 年,一场关乎宋朝颜面的外交危机正在发酵。北宋使臣苏颂出使辽国时,因两国历法差异引发争执 —— 辽国冬至日比北宋晚一天,辽官当场质问:"哪国历法更准?" 苏颂的回答堪称教科书级外交智慧:&#3 ... 天文之最05-18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界的奇才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界的奇才 在天文学的浩瀚星空中,有一个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星,闪耀着无与伦比的光芒——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这位丹麦天文学家不仅以其精湛的观测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而闻名,更以其传奇的生活故事和个性魅力赢得 ... 天文之最05-18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的奇才与《鲁道夫天文表》的传奇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的奇才与《鲁道夫天文表》的传奇 在天文学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杰出的人物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其中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无疑是一个闪耀的名字。他不仅以精确的观测和创新的天文仪器而闻名,更因其与约翰内斯·开普勒的合作,留下了 ... 天文之最05-18

  • 地球之最天文篇:月球上最早的“软着陆”

    地球之最天文篇:月球上最早的“软着陆” 前苏联的“月球2号”是一头撞向月球的,这种毁灭性的着陆称为“硬着陆”。如果像飞机一样,能在月面上徐徐降落,到月面上后飞行器不受损坏,里面的仪器能照常工作,那种着陆方式称为“软着陆”。人类第一次在月面上 ... 天文之最05-13

  • 中国历史之“最”——震撼全球的璀璨明珠

    中国历史之“最”——震撼全球的璀璨明珠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出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今天,就让我们一同领略那些震撼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历史之“最”。1. 最长的城墙——万里长城蜿蜒万里、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横跨15 ... 天文之最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