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除了文房四宝还有哪些文具

发布者:上下五千年 2021-6-8 14:34 来自: 奇趣网

在古代,文人对“文房四宝”有着特殊的感情,文房是传承知识和陶冶情操的清静之地,案头除了笔、墨、纸、砚以外,还有很多用途不一的器具,或实用,或观赏,或怡情,或点缀,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房清玩”。那么古人有哪些文具呢?

明代屠隆的《文具雅编》中收集了多达四十多种文房用品,它们功能不同,样式百态,材质各异。其中,有的由工艺大师精雕细刻,有的材质和用料十分名贵,还有的自带名人光环,受到后世的关注和追捧。

臂搁

臂搁,始于明代。发明臂搁的初衷很简单,用它防止墨迹沾染衣袖。随着臂搁的推广使用,古人发现在书写小字体时,臂搁还能减轻腕部疲劳,因此,臂搁也被称为腕枕。

在夏天,臂搁可以隔离手臂的汗水,保持纸张干燥。而臂搁和镇纸长度类似,偶尔可以客串镇纸的功能。在众多材质中,因竹制臂搁在夏天有祛暑清热的独特效果,受到了文人的青睐。臂搁是文房的点缀之物,虽可有可无,却将精神和品味完美地融入生活,为文房锦上添花。

砚匣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一方好的砚台,同样需要配制专属匣子。古人云:“砚无床,不称王。”可见,砚匣的重要性。

砚匣大多选择紫檀、红木、花梨、鸡翅木、金丝楠木等优良硬木,匣身的外部装饰简洁大方,否则会喧宾夺主。内部匣身子口与砚台贴合,匣盖开启灵活,使用方便。匣壁涂漆,能防止砚匣受潮胀裂。对年代久远的古砚,古人在原有砚匣的基础上,再配一个匣,达到保护古砚的目的。

砚匣要经常打蜡保养,防止木质受潮。一旦发现胀裂,及时打磨,增宽加厚,使其重新贴合。如今,砚匣离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很少见到了。

镇纸

从前,古人席地而坐,用重物压住草席四个卷曲的席角,称为“席镇”。质地轻薄的纸出现后,“镇纸”自然而然出现了。

镇纸,又称镇尺、压尺,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它的记录,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与其他文房器物不同,镇纸一般是成对的,长条形的尤其如此。

此外,镇纸有其特殊的含义,一方面警告外人不要随意乱动主人的私物,另一方面,有些镇纸配有警句名言,时刻提醒主人洁身自好,两袖清风。其实镇纸可以分为镇尺、压尺、纸镇、文镇、书镇和书尺等六大类,而压尺又能分为方镇和圆镇,每一类的功能略有不同,可谓情趣盎然,大开眼界。

笔筒

笔筒,顾名思义,是用来放毛笔的专用器物。造型变化不多,材质有竹质、木质、瓷质、漆器、玉质、象牙、紫砂等。

在材质多样的笔筒中,古人对竹制笔筒情有独钟。古人认为竹子正直不屈,清正有节,是君子的象征,因此,文人选择竹制笔笥,与心中的君子情结有很大关系。

明代,著名的竹刻大师朱松邻创立嘉定派竹刻。他以刀代笔,擅长镂雕、国画之技,所雕作品气韵生动,神情兼备。继朱松邻之后,清代吴之璠以“薄底阳文”的绝活,将竹制笔筒刻画成艺术品,就连乾隆皇帝也被他圈了粉,名噪一时。

如今,笔筒仍然发挥着它的作用,是案头常见的器物之一。

笔架

也称笔搁、笔格、笔山,是书案上用来架笔的工具。

在南北朝时,就有笔架的记载,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笔架造型以五峰山形为主,中峰最高,侧峰渐次。笔架的材质各有不同,宋代以自然石质造型为主,到了元代,大都用铜、瓷、石制作山形笔架。

笔架在明代尤为流行,“有玛瑙者,有水晶者,有刻犀者”,用材名贵可见一斑。清代开始流行玉质笔架,雕琢精美,造型生动,其观赏性远大于实用性。

历史上有很多笔架的记载,如:《开元天宝遗事》提到“学士苏廷页,有一锦纹花石,镂为笔架”,《云烟过眼录》出现了“古玉笔格”,《宋稗类抄》也有“铜绿笔格”的记录。在杜甫的《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陆龟蒙的《和袭美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三首次韵》,以及唐末诗人罗隐的《暇日有寄姑苏曹使君兼呈张郎中郡中宾僚》等唐诗中,均提到了笔架,说明笔架当时相当普及了。

笔觇

笔觇,俗称笔掭。古人使用毛笔,不论泼墨山水,还是蝇头小楷,都有掭墨吮毫的现实需要,而中国的山水画以墨色浓淡体现其神韵意境,故有“墨分五色”的说法,有了笔觇,在掭笔之余,还能查验墨色,一举两得。笔觇形制多以小叶浅碟主,手掌大小,既能实用,又增雅兴。

目前,最早的笔觇是南宋哥窑荷叶形笔觇。明代,文房清玩之风盛行。笔觇或系出名门,或材质名贵,体现了当时的喜好和品位。对此,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提出了自已的看法:“笔觇,定窑、龙泉小浅碟俱佳,水晶、琉璃诸式,俱不雅,有玉碾片叶为之者,尤俗。”清代,笔觇多以砚古制作,古朴典雅,大巧若拙,风行一时。

笔觇虽是声名不显的“小器”,同样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实用与观赏巧妙融合。

水丞

听说过“文房第五宝”吗?说的就是水丞,又称水中丞、砚滴,是放置在书案上贮藏砚水的水盂。有嘴的是“水注”,无嘴的是“水丞”。 

在古人看来,水丞能带动文思,触发灵感,能息心养性,修身延年,能睹物寄情,思绪万千。早在秦汉时期,水丞就出现了。晋代用青瓷烧制龟形水丞,称为“龟滴”。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丞的形制变化万千,包罗万象,而制作水丞的材质多达500多种,应有尽有,眼花缭乱。

正是由于水丞在古人心中的重要性,加上其器形多变,材质多样,受到收藏界的关注和追捧,因此,将水丞称为“文房第五宝”也不足为奇了。

笔洗

2017年10月3日下午,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笔洗在香港拍卖,最终以2.6亿港元拍出,再次创造了宋瓷的神话,也让笔洗走进了大众的视线。笔洗,本是书案上盛水洗笔的实用器皿,却以其形制多样、雅致乖巧受到文人的青睐。

笔洗的形制敞口浅腹,类似于钵盂,也有以花、叶、鱼、兽为主体的异形器。中国五大名窑均生产过笔洗,成为后世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如汝窑淡天青圆洗、官窑粉青圆洗、哥窑海棠式洗、钧窑鼓钉三足洗等。此外,由玉、玛瑙、珐琅、象牙和犀角等名贵材质制作的笔洗,足以证明古人有丰富的情感世界,高雅的艺术追求。

清乾隆旅行文具箱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宫廷造成处为乾隆皇帝制作了这款旅行文具箱。这宝贝一出现,立刻博得了乾隆的喜爱。箱子长74cm,宽29cm,高14cm,箱底和箱盖各高7cm。

箱体材质为紫檀木,展之为桌,合之为箱。箱内有两个屉盒,每个屉盒分上下两个多宝格。里面可以放置64件文房四宝以及文房用具,如笔、砚、笔筒、笔洗、臂搁、镇纸等器物,甚至还收纳了一个双陆棋盒。整个箱子根据不同器物的形状大小,安排固定位置,构思巧妙,结构合理,劳逸结合,令人叹为观止。

目前,这款旅行文具箱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成为难得一见的国宝了。

除了上面的九件文房清玩之外,还有砚山、墨匣、笔床、笔屏、笔船、印章、印色池、糊斗、蜡斗、贝光、书匣、书灯等器物,古人将这一整套器物摆放案头,既是探求知识的工具,又是精致细节的表现,用材考究,做工精良,达到了精神品味与物质生活的完美平衡。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看

  • 发现广西农村,7个不一样的民间习俗,有相同的吗?一起来说说看

    发现广西农村,7个不一样的民间习俗,有相同的吗?一起来说说看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因此在民间流传着很多的习俗,而且这些习俗有很强的地域色彩,每个地方不同,习俗也是有区别的,就是同样的事情,在每个地方习俗都不一样,因此我们都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 奇风异俗05-06

  • 这些世代相传的讲究,藏着生活的美好祈愿

    这些世代相传的讲究,藏着生活的美好祈愿 一、家居生活篇❶ 新居入宅先安灶具,寓意烟火永续 ❷ 米缸常满心不慌,象征衣食无忧 ❸ 卧室放桃木制品,营造安眠环境 ❹ 窗口悬挂铜铃铛,清风送吉入室来 ❺ 钟表停摆及时修,提醒珍惜时光 二、平安健康篇❶ 孩童 ... 奇风异俗05-04

  • 中国的民间习俗.

    中国的民间习俗. 以下从不同角度为你列举中国民间习俗:1.春节习俗 - 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期间极具代表性的民间习俗。每至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端午节习俗 -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 ... 奇风异俗04-29

  • 三农现象:农村的奇怪风俗

    三农现象:农村的奇怪风俗 友友们大家来啦!今天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精彩话题老规矩先点赞再看文!我家隔壁老王,去年娶了个媳妇,彩礼要了二十万,还得有房有车。村里人都说这媳妇金贵,老王家里砸锅卖铁才凑齐。结果结婚没俩月,媳妇跑了,说是 ... 奇风异俗03-25

  • 在我们家乡民间风俗有几点必须知曉和遵守

    在我们家乡民间风俗有几点必须知曉和遵守 每个地方民间风俗流传已久,甚至代代相传,一些地域风俗习惯“礼节”必须了解,否则好事做坏,惹来不悦和引起矛盾纠纷。在我们老家【抚州东乡区】当地风俗比如有这么几点必须遵守:一、红包1、婚宴、寿宴、乔迁、升学 ... 奇风异俗03-23

  • 民间十条风水习俗,你知道几条?揭秘那些影响生活的古老智慧

    民间十条风水习俗,你知道几条?揭秘那些影响生活的古老智慧 风水,这门古老的学问,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房屋选址到室内布局,从家具摆放到日常起居,处处都能看到风水习俗的影子。这些看似玄妙的讲究,实则蕴含着先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十条常见 ... 奇风异俗03-01

  • 中国人必须知道的35个风俗

    中国人必须知道的35个风俗 中国的民间风俗有很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们年轻人知道的传统风俗越来越少,今天我们就一起盘点那些传统的民间风俗。1、正月初一不扫地,如果正月初一扫地的话中国人认为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 ... 奇风异俗02-20

  • 民间的这些传统文化习俗,你知道哪几个?

    民间的这些传统文化习俗,你知道哪几个?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民间传统文化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以前的人们会去茶馆看戏、看皮影,现在却是抱着手机刷消息。尽管如此,那些民间传统文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特色,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发光发热。说到民间传 ... 奇风异俗02-20

  • 做四事,吃三样,二不碰……二月二,这些民间传统习俗你知道吗?

    做四事,吃三样,二不碰……二月二,这些民间传统习俗你知道吗? 今天是农历二月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传统民俗要“做四事,吃三样,二不碰”,抬起一年好兆头。所谓“做四事”就是理发、采龙气、祭社和接姑娘。二月二龙抬头,民间人们都会在二月二这天剪头发,因为 ... 奇风异俗02-20

  • 六送穷日来了!探秘民间18大习俗,开启新年好

    六送穷日来了!探秘民间18大习俗,开启新年好 正月初六是中国传统农历中的一个重要日子,被称为“送穷日”或“马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些传统习俗和禁忌,以祈求新的一年里财运亨通、事事顺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禁忌和习俗:禁忌1. 不洗衣:初六是“马日 ... 奇风异俗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