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 兵痞朱德成为元帅 蒋介石认可:真正的“帅”只有他
1955年,我军的第一次授衔典礼上,十位元帅获得了荣誉,成为国之重器备受尊敬的军事领袖。蒋中正在看到授衔名单后,表达了对朱德的特殊崇敬,称朱德为“真正的元帅”,甚至主席也将其尊称为“红军之父”。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元帅,朱德在十大元帅中独具引人注目之处。
一、立志从军,南昌起义,开创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序幕
朱德,生于1886年12月1日,出生在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早年间,朱德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却早早地投身于革命事业。1909年,朱德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从此怀揣从军报国的理想。1911年,他参加了辛亥革命,并积极参与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苏联十月革命后,朱德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前往苏联学习军事知识。1926年,朱德回国,先后在四川领导革命工作,组建军官教育团培训军事干部。
1927年,蒋中正悍然发动政变,大肆屠杀敌对人士。在危急时刻,朱德领导南昌起义,正式踏上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道路。1927年9月,红军南昌起义部队在三河坝陷入困境,而三河坝战役则成为八一起义军实现战略转变的关键点,由城市正规战转变为游击战,开创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当时鲜有人能预见到,朱德率领着仅有的3000红军,竟敢与3万大军对战,为主力军断后。在大多数人认为胜利希望渺茫的情况下,朱德冷静分析形势,发起突袭,击溃了敌军,稳住了局势,连续击败敌人的围追堵截。1928年,朱德与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转至湘南的宜章县,发动武装起义,成立了湘南苏维埃政府。
二、井冈山会师,为革命留下火种
朱德将湘南起义的工农军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三、第四、第七师和两个独立团,共800余人。红军在湘南反扑时,为保存革命力量,朱德和陈毅于1928年4月上旬撤离湘南,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转移。井冈山成为红军新的根据地,而朱德也将湘南起义部队会师,保留了革命的火种。
在井冈山时,朱德发明了游击战的经典“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朱德的这一成功探索,为后来游击战的发扬光大奠定了基础。井冈山的军民传颂着“井冈山来了一个会打仗的军长,用的是那个十六字诀,一定能打胜仗”的说法。在发掘人才方面,朱德也展现了慧眼识珠。受挫的林彪在关键时刻表现沉着冷静,引起了朱德的注意,使其成为营长,为林彪迈出人生关键的一步。
三、四渡赤水,奠定军中地位
1930年,朱德被任命为中国红军总司令。1934年,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大规模的战略转移。朱德在这危急关头,坚决主张摆脱敌军主力,转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权。遵义会议后,朱德被任命为军事指挥者,继续领导红军战斗。
1935年,红军一举攻占了黔北重镇遵义城,召开了“遵义会议”。朱德在遵义会议上被任命为军事指挥者,协助教员,提出成立前敌司令部,担任司令员。他还提议让教员担任前敌政治委员。这是教员第一次直接参与军事行动的领导。
1935年3月11日,中央成立了新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教员成为主要的军事领导人之一。朱德在四次渡河行动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功地领导红军渡过赤水河,完成了战略性的战略转移。在整个四次渡河行动中,朱德的领导地位举足轻重,为红军取得辉煌战绩奠定了基础。
四、抗战全面爆发,百团大战开启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朱德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率领八路军参加对日作战。在抗战中,他与彭德怀共同部署平型关战役,随后配合忻口会战,实施诱敌深入,开展游击战争。最终,他与彭德怀和左权一起组织并指挥“百团大战”,为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试图点燃新的内战烽火,朱德挺身而出,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在他的高瞻远瞩下,解放军战胜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中国革命形势逆转。随着解放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朱德协助教员,指挥东北野战军、华中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打败了辽沈、平津和淮海战役,迫使蒋中正的嫡系部队陷入覆灭的境地。
五、华北解放,元帅军校荣誉
在1948年的三大战役中,朱德协助教员,指挥华北野战军,打破了战争初期的被动态势,占领了重要城市石家庄。华北战场的最后阶段,朱德改变了战术,将游击战变为了运动战,灵活机动地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他的领导下,华北解放区逐渐成为一片连片的解放区域。
1955年,朱德因无数战功被授予元帅军衔,成为十大元帅中的第一人。在授衔典礼上,教员亲自为朱德授予了这一最高荣誉。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朱德在逝世时竟只穿着一身旧衣服。这一点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个人。朱德的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在这件旧衣服中得以充分展示。他在军事领域的卓越才能,对中国解放事业的巨大贡献,使他成为我军的第一元帅。
朱德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南昌起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他始终坚守共产主义信仰,为中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付出了巨大努力。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奋斗,还在组织建设、战略决策等方面展现了卓越的领导才能。朱德的一生,如同中国革命历程的一部分,铭刻在历史的长卷中。他的无私奉献和崇高品质,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为实现更美好的社会而努力拼搏。
大家都在看
-
太平天国曾给各省改名,名字一个比一个搞笑 前言 你知道吗?在清朝末年,有一场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它的领导者自称是上帝之子,建立了一个与清政府对抗的政权,名为太平天国。 这个政权虽然只存在了十几年,却给中国历史留下了 历史趣闻12-02
-
明宪宗的挂名皇后,一生无儿无女,在万贵妃 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明英宗朱祁镇的太子朱见深已经年满15岁,朱祁镇觉得也是时候让儿子成婚了,于是朱祁镇让钱皇后与周贵妃为朱见深张罗太子妃的事情。 经过两人的精挑细选,12 历史趣闻12-02
-
隋炀帝赏给日本一块木头,至今仍被日本视为 古人用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当时焚香主要是用在祭祀方面。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熟知多种香草,比如熏草、古兰、郁金等,而在汉代,丝绸之路带来了更多种类的香料,熏香 历史趣闻12-02
-
古代男子为何喜欢娶13岁、14岁的女孩?真实 古代男子为何喜欢娶13岁、14岁的女孩?这个问题可能会让现代人感到不可思议,甚至觉得是一种恶俗的风气。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古代的婚姻制度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而是 历史趣闻12-02
-
临终前 李世民嘱咐儿子:此人不可留 你镇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他缔造了贞观之治,使唐朝达到了巅峰繁荣。然而,他的一生并非毫无波折,临终前嘱咐儿子李治处理一位重要人物心腹大将李勣,唐太宗与李 历史趣闻12-02
-
刘伯温斩尽天下龙脉 可到了一座山前转头就 龙脉,这是一个充满神秘和庄严的词汇,它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自然和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崇敬。在古代中国的地理学观念中,龙脉指的是那些起伏不断的山脉,它们宛如一条条蜿蜒巨龙,在 历史趣闻12-02
-
古代深夜为啥要打更 安静地睡觉不好吗 古 古代社会孕育了一种特殊的职业和制度,即打更。打更是指在夜间通过敲锣或喊话来报告时间并提醒居民注意安全的行为,从事这一职业的人被称为更夫。打更是一种夜间报时制度,将整个夜晚 历史趣闻12-02
-
多亏了这个外国人 留下乾隆的真实相貌 和 这个外国人是朱塞佩卡斯蒂留内。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在这漫长的三百多年中,涌现了众多杰出的皇帝,其中以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为最为著名。这三 历史趣闻12-02
-
蒙恬被杀前说了一句千古名言 曹操十分推崇 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许多为国家和民族拼搏的忠臣良将,却往往因为不公正的待遇而走向悲剧结局。这些英雄的事迹和遗言常常成为后人景仰和缅怀的象征,同时也孕育了许多激励和启示后人的 历史趣闻12-02
-
我国历史上神秘消失的4个人,一共2男2女, 前言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的风云变幻,也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些未解之谜。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一些人物的命运就像是一道谜题,他们在某个时刻突然消失了,没有任何踪迹 历史趣闻12-01
相关文章
- 李治为何把亲妹妹以皇后礼下葬?千年后真相
- 为何古代中国打仗靠战术,外国却靠正面硬刚
- 朱元璋问死囚:你姓啥?死囚回答后,朱元璋
- 立侄子还是立儿子?武则天犹豫时,狄仁杰指
- 秦灭六国势不可当 为何秦统一之后 却连农
- 李小龙是怎么死的 40年后丁佩说了一段话
- 古人送殡要让长子摔碎瓦盆 流传千年沿用至
- 古代流通的那么多银子 现在为何全部消失不
- 大奸臣秦桧作两句诗 现在竟然广泛流传 还
- 刘邦宠爱、吕雉嫉妒,戚夫人究竟有何过人之
- 杨广的孙子,在突厥庇佑下建立后隋复国,后
- 朱元璋20多个义子都赐朱姓,后来为何又收回
- 肤黑 个矮 却被咸丰盛宠 背后原因难以启
- 1925年郭松龄拥张学良反张作霖 张作霖:汉
- 慈禧爱才 却为何不用奇才谭延闿 背后原因
- 严嵩为六必居题字遭拒 嘉靖知原因怒改一字
- 靠卖饼为生的武大郎 一天能赚多少钱(卖饼
- 把秀才放到如今的社会 算是什么学历(古代
- 在古代买个丫鬟回家 大概得花多少钱(买丫
- 古代的深夜为啥有打更人 他们是要做什么(
热门阅读
-
密宗双修又称欢喜禅,只让弄不让射(什么玩 07-12
-
古近代十大妇刑,手段残忍变态(用藤条抽女 07-12
-
古代春宫秘戏图,各种不同姿势教学 07-12
-
古代房中术教你房事技巧,让你毫无经验依旧 07-12
-
古代时候的春宫图片 大尺度到令人感叹 07-12
-
古代春宫画本是性教育,却发展为小黄书(古 07-12
-
秦桧夫妇为什么是千古罪人,秦桧死后秦桧的 02-05
-
完整解析鬼吹灯世界观下所有事件以及时间表 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