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冶子冶炼的五把名剑 每把都是传奇

发布者:一叶扁舟 2019-7-12 21:32 来自: 世界之最

在书中,每位行走江湖的侠客,都有一把趁手的兵器,这其中剑又是其中最常见的兵器,说起剑就不得不提造剑大师欧冶子,传说他打造了五把剑,而这五把剑,每把都有很重要的历史传说,下面一起来看看欧冶子都打造了哪些剑吧

欧冶子

欧冶子(约前560年-前510年),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越国人,中国古代铸剑鼻祖,龙泉宝剑创始人,乌程瓯余山人,曾为越王允常、楚昭王铸宝剑。一说为古代瓯江流域生活着的闽族匠人。福州古称冶城,市北的冶山和欧冶池,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另福建北部的湛卢山、浙江龙泉七星井,均有欧冶子铸剑遗迹。欧冶子子孙多为能工巧匠,汉代在距龙渊不远的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苍南县一带聚族而居,形成望族。历经北宋南宋创修族谱、兴建祠堂、敦亲睦族,遂把欧氏祠堂统一命名为“平阳堂”。

欧冶子诞生时,正值东周列国纷争,先是吴国攻破楚国,后吴越先后吞并长江以南45国。少年时代,他从母舅那里学会冶金技术,开始冶铸青铜剑和铁锄、铁斧等生产工具。他肯动脑筋,具有非凡的智慧;他身体强健,能刻苦耐劳。他发现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冶铸出第一把铁剑“龙渊”(后改名龙泉剑),开创中国冷兵器之先河。

欧冶子是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越国人。欧冶子最早冶铸青铜剑和铁锄、铁斧等生产工具,随着手艺的提高开始铸造兵器,“湛庐”、“纯钧”、“胜邪”、“鱼肠”等一系列赫赫青铜名剑皆出自他手。由于肯动脑筋,吃苦耐劳,欧冶子发现了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冶铸出了第一把铁剑“龙渊”,开创了中国冷兵器之先河。

鱼肠剑:勇绝之剑。吴国公子姬光指使专诸刺杀吴王僚。僚爱吃烤鱼,专诸就假扮厨师,手托鱼盘,鱼肚子里就暗藏利刃,趁机刺杀了吴王僚。这锋利的短剑就被后人称作“鱼肠剑”。当上昊王的姬光做贼心虚,将鱼肠剑藏而不用。其死后其予以鱼肠剑陪葬,埋于海涌山。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人掘墓,以求取鱼肠剑,但“凿山求剑无所得,洞凿处成深洞”。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器用》中介绍此剑:“古剑有沉庐、鱼肠之名……鱼肠剑今蟠钢剑也,又谓之橙文,取诸鱼燔熟,褫去胳,视见其肠,正如今之蟠钢剑文也。”

纯钧:尊贵无双之剑。《越绝书》记载:剑身的花纹布满菱纹格,灿烂的光辉就像天上的星星在缓缓运行;剑的光彩就像漫漫春水从水塘溢出,波纹连波纹;被它砍开的地方就像高耸的危崖峭壁;它的质地光泽晶莹,如同刚开始消融的坚冰。相传吴国名将伍子胥曾佩此剑,后沉入杭州钱塘江。

胜邪:关于胜邪的记载较少,《越绝书》曾有一段对此剑的评述:宝剑要求青、红、黄、白、黑同时显现,任何一种光芒不应胜过其他光芒,胜邪在此方面稍有不足。

湛泸:又称湛卢、湛泸,是一把仁道之剑。因其通体“湛湛然黑色也”而得名。据说湛庐剑几经辗转流传,南宋时传到岳飞手中,后不知下落

巨阙:巨阙钝而厚重。阙:通“缺”,意为残缺。但其坚硬无比,故号“天下至尊”,其他宝剑不敢与之争锋。

李白的剑

李白的剑是欧冶子铸造的

李白诗中数次出现的龙泉剑,本来称为龙渊剑。据《大清一统志》记载,“剑池湖,龙泉县南五里,周三十亩,相会欧冶子铸剑于此,号为龙渊。唐讳渊,改名龙泉。”龙泉剑本名为龙渊剑,只因为要避唐高祖李渊的名讳,不得不改名为龙泉。

欧冶子是铸剑界祖师,据《吴越春秋》记载,他曾经为越王勾践铸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五剑,又与干将一起为楚王铸龙渊、太阿与工布三剑。

到了唐初,其余的剑都不见踪影,惟有龙泉剑成了欧冶子打造的品牌。李白是引领时尚潮流的人物,他自然不会在这种事情上上马虎其事,于是后人看到的李白腰间县长剑,手中擎酒杯,月下独酌衣袂飘飘,一幅遗世独立仙风道骨的派。

少年时代,他从母舅那里学会了冶金技术,开始冶铸青铜剑和铁锄、铁斧等生产工具。他肯动脑筋,具有非凡的智慧;他身体强健,能刻苦耐劳。他发现了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冶铸出了第一把铁剑:“龙渊”,开创了中国冷兵器之先河。

欧冶子铸造的一系列赫赫青铜名剑,冠绝华夏。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中,显示了无穷威力与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龙渊

关于“龙渊”剑的诞生过程,《越绝书》中有“楚王见剑”的记载:

楚王命令风胡子到越地去,寻找欧冶子,叫他制造宝剑。于是欧冶子走遍江南名山大川,寻觅能够出铁英、寒泉和亮石的地方,只有这三样东西都具备了,才能铸制出利剑来。最后他来到了龙泉的秦溪山旁,发现在两棵千年松树下面有七口井,排列如北斗,明净如琉璃,冷澈入骨髓,实乃上等寒泉,就凿池储水,即成剑池。

欧冶子又在茨山下采得铁英,拿来炼铁铸剑,就以这池里的水淬水,铸成剑坯,可是没有好的亮石可以磨剑,欧冶子又爬山越水,千寻万觅,终于在秦溪山附近一个山岙里,找到亮石坑。发觉坑里有丝丝寒气,阴森逼人,知道其中必有异物。于是焚香沐浴,素斋三日,然后跳入坑洞,取出来一块坚利的亮石,用这儿水慢慢磨制宝剑。

经两年之久,终于铸剑三把:第一把叫做“龙渊”,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这些宝剑弯转起来,围在腰间,简直似腰带一般,若乎一松,剑身即弹开,笔挺笔直。若向上空抛一方手帕,从宝剑锋口徐徐落下,手帕即分为二。斩铜剁铁,就似削泥去土,之如此,皆因取此铁英炼铁铸剑,取这池水淬火,取这山石磨剑之故。

楚王见剑大喜,乃赐此宝地为“剑池湖”,唐乾元二年此地置县就以第一把宝剑为县名,叫“龙渊县”,因避唐高祖名讳“渊”字,改叫“龙泉”,一直叫到今天。为了纪念龙泉宝剑鼻祖欧冶子,后人在剑池湖建了“剑池亭”和“欧冶子将军庙”,成了一方千年古迹。

大家都在看

  • 北魏南朝对峙百年,隋朝一年灭之,原因两字概括

    北魏南朝对峙百年,隋朝一年灭之,原因两字 司马晋灭三国统一天下后,中国大地曾短暂安宁,但不久后便迎来了五胡乱华的大乱世。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与汉人争夺土地,使得华夏大地陷入长达三百年的动荡。东晋虽偏安南方,但中原地区 历史趣闻06-01

  • 咸丰皇帝驾崩后,慈禧太后如何安排四春娘娘

    咸丰皇帝驾崩后,慈禧太后如何安排四春娘娘 清朝末期,咸丰皇帝的早逝为慈禧太后的权谋之路埋下了伏笔。更令人感兴趣的是,他所留下的四位娘娘,被后人称之为四春娘娘,她们在慈禧太后的统治下,晋封为妃,在宫中安稳度过余生。 历史趣闻05-31

  • 杨贵妃之死后,李隆基的晚年命运与甘露殿软禁

    杨贵妃之死后,李隆基的晚年命运与甘露殿软 李隆基的晚年生活充满了凄惨,这凄凉的结局却源自他早年的错误决策。潼关之战中,李隆基的指挥失误导致大军溃败,给安史叛乱留下了可乘之机。为了保命,他不惜丢弃长安城,带着杨贵妃 历史趣闻05-31

  • 历史人物评价:呼延庆的两面形象

    历史人物评价:呼延庆的两面形象 随时代的发展,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充满了主观臆断和刻板印象。即便在现代,也常有人对古代历史人物进行过度褒贬,而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呼延庆,他身上的争议备受关注。 人们 历史趣闻05-31

  • 丹阳公主的蠢驸马的故事

    丹阳公主的蠢驸马的故事 丹阳公主的驸马是唐初时期三大名将之一薛万彻,薛万彻为唐王朝的建立创下了赫赫的战功,被封为驸马之后升官为代州都督,但却被后人称为丹阳公主的蠢驸马。 薛万彻是一个老大粗,率兵 历史趣闻05-02

  • 郑板桥的晚年故事

    郑板桥的晚年故事 郑板桥是清代知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在中晚年时期以卖画为生,被称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之一。郑板桥十分擅长画松,石竹,兰等物,画兰竹已有50多年。以竹自喻是他经典的晚年故事。 历史趣闻05-02

  • 祝枝山写联骂财主的典故

    祝枝山写联骂财主的典故 祝枝山是明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他聪明机智,经常用自己的智慧为百姓谋取福利,当他遇到一个仗势欺人的财主时,他思索后决定用对联的方式教训这个无恶不做的财主。 这个财主 历史趣闻04-29

  • 见而奇宠:北齐淑妃冯小怜的邀宠秘术的故事

    见而奇宠:北齐淑妃冯小怜的邀宠秘术的故事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北齐是一个短暂却颇具传奇色彩的王朝。淑妃冯小怜的故事成为了这段历史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篇章。她以非凡的美丽和独特的邀宠秘术,深深地影响了北齐的政治和宫 历史趣闻04-29

  • 董狐直笔的故事

    董狐直笔的故事 董狐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名史官,直笔意为根据事实记载真实情况,表达了敢于直面权贵,尊重事实的正直感。 相传在公元621年,晋襄公的儿子晋灵公继位,当时晋灵公年纪尚小,一切朝政都 历史趣闻04-25

  • 大树将军冯异的故事

    大树将军冯异的故事 冯异是东汉开国时著名的大将军和军事家,也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他在很早的阶段就跟随着刘秀,也立了很多的战功,但他从来没有因自己立了战功而沾沾自喜,反而是非常的低调,很多人不 历史趣闻04-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