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奇闻小故事:安福猴,象击贼,猿拔母箭,河北骏马,粤中战象

发布者:倚窗望月 2024-5-25 08:22

分享趣闻传说故事,传播正能量!欢迎朋友们关注收看[微笑]、点赞[赞]、评论[玫瑰],您的支持是我努力发掘好故事的动力哟[666]!

安福猴

康熙九年庚戌冬季,一直雨雪交加,自十月至十二月二十四日,雪越下越大,天寒地冻,很多行人不慎失足摔死冻死。

当时安福县有一个耍猴的穷苦汉,挑了两个篓子,带着猴儿经过安福县的狗爬岭。由于寒风凛冽,天气极度严寒,而耍猴人衣衫破烂单薄,还没爬过山岭,就冻僵死在半岭上。他的猴子眼睁睁看着主人冻死,十分悲伤,遂四处张望,欲找人帮忙。

风雪中,猴子远远看到前面有三个人影晃动,估计是过路客商,于是急忙抄近道儿赶上,扭住客人不让走。三位客人怎么挣也挣不脱,于是问它:“猴儿,你是不是想让我们给你帮忙?”猴子听了,马上跪下叩头示意。

客人让猴子前面带路,来至半岭,见地上有一人僵卧不动,旁边还有一副担子,两个篓子。

客人大吃一惊,互相对视一眼说:“我们得赶紧离开这里,不然一会儿再有人路过,肯定以为是我们害死他的,那就糟了!”说完就想离开,猴子向着他们悲嚎不已,好似在哀求。

客人不忍心,又问它:“猴儿,你想让我们怎么帮你?”猴子取下主人的钥匙,打开篓子,拿出三两银子平分给三位客人。

客人问它:“你是想让我们用这些钱给他买棺木吗?这可不行,我们不能去买,会被人怀疑。”猴子听后,再三摇头。客人又说:“那这些钱是送给我们,让我们帮忙安葬你主人的是吗?”猴子听了,嘴里诺诺有声,连连点头。

三个客人同心协力挖了一个坑,正准备将耍猴人安葬,猴子忽然阻止了他们,随后从担子上取下一张草席,又从篓子里拿出几斤棉花。它将草席割下八分,又拿出三分之二的棉花,示意客人将主人的尸身裹好再下葬。

三位客人看到在这种情景,不禁潸然泪下,按照猴子的意思好生安葬了耍猴人。

随后,一个客人对猴子说:“猴儿,我愿意收养你,你愿意跟我走吗?”猴子没有回应,而是悲伤地绕着主人的坟转了三圈,哀嚎几声,猛地跳起来,一头触石而死。

三个客人这才明白,猴子特意余下一点席子和棉花,原来是为了葬它自己用的。客人大受感动,止不住地流泪,将猴子和它的主人合葬于岭边道旁。

三个客人回家后,把这件奇事讲给安福县里的人听,人们大受感动。湘潭一个叫郭幼隗的人还专门写了一篇《义猴传》,纪念这只忠肝义胆的猴子。(出(《旷园杂志》))

象击贼

马隆州有一座“义象冢”。明朝天启年间,水西地区的安氏叛乱,叛军进犯马隆州,云南全省戒严,巡抚调派陶土司领兵平叛。

陶土司有一头大象,特别英勇有灵性。这天天色将晚的时候,它埋伏在山涧中,用象鼻吸了大量泥水,足足有好几斗多,随后突然咆哮着跃出山涧,象鼻喷射着泥水,直接冲入叛军营地。

叛贼没想到大象会搞突然袭击,个个惊骇异常,乱作一团,大象趁机猛地用鼻子卷起一个叛贼扔到空中,将他摔死。陶土司帐下将领趁势率部出击,最终大获全胜。

天亮时鸣金收兵,众人发现大象已经身中毒箭战死。

当地人敬仰感激大象的英武机智和忠心,将它安葬在南山,每年春秋都要祭扫,至今都没有改变。(出《滇黔纪游》)

猿拔母箭

三国时期,有一次蜀汉名将邓芝外出打猎,射中一只母猿,却看到旁边一只小猿猴不仅不逃走,还依偎在母猿身旁,帮母猿拔出箭头,用嘴吸出伤口淤血,还找来一些木叶嚼烂敷在伤口上,样子十分悲伤。

邓芝看到这一幕,十分感伤,一把将弓弩丢在地上,感叹道:“山兽都能心疼哀伤母亲,难道人还不如猿吗?我从今以后不打猎了!”(出《圣师录》)

河北骏马

清朝某年,流贼攻克黄河以北,县令丁运泰宁死不降,怒骂叛军,被贼兵腰斩。丁县令平常骑的那匹骏马出类拔萃,被贼将看中,骑着它进入县衙大堂。

刚到堂下,这匹骏马忽然愤慨嘶鸣着扬起两只前蹄,发了狂一样猛甩贼将,谁也制止不了,随后,骏马一头撞墙而死。(出《悬榻编》)

粤中战象

清朝时期,有一次,清兵在广东擒获一头战象,想驯服它,让它投降,它摇头拒绝。

清兵威吓它,说不投降就杀死它,它依旧毫不畏惧,点头赴死。

清兵调集了三百支火枪,围成一圈朝它射击,火弹把它全身都打烂了,可它死后依然屹立不倒。(出《悬榻编》)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