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彭罗斯:人类死亡只是宇宙的幻象,生命是不可能终结的
生命是如何诞生的?这是困扰科学家几百年的问题,地球生命最早能够追溯到35亿年前,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写《物种起源》时,寒武纪地层突然出现了结构非常复杂的三叶虫化石的事实让他感到非常头疼,因为在当时还没有发现寒武纪之前的动物化石,目前昆明鱼市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在5亿年前的寒武纪地层中被发现,它是比较原始的无颌鱼类,表皮无骨骼和鳞片,身体呈纺锤型,可分为头部和躯干部两部分。它的外观像现今的盲鳗纲,长约2.8厘米,高约6毫米,迄今已知的地球生命出现早期的最高等动物化石。不过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由简单生物进化而来的,由最初的单细胞生物进化为多细胞生物,由多细胞生物进化为海洋生物,由海洋生物进化为两栖生物,由两栖生物进化为陆地生物。
人类就是由陆地生物猿类进化而来的,那么单细胞生物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呢?目前科学家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自于彗星,相信很多人对彗星都不陌生,彗星又被称为是扫把星,在彗星飞行的过程中,后面总是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这其实是彗星上面冰晶融化导致的,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是来自于彗星,在太阳系早期的时候,大量的彗星撞击了地球,将水资源留在了彗星上面而且还留下了生命诞生的基本元素,在2004年3月2日,科学家发射了一个名为罗塞塔号的彗星探测器,这个探测器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找大约46亿年前太阳系的起源之谜、以及生命起源之谜。经过将近10年的飞行,这个探测器来到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附近,然后在2014年11月释放菲莱登陆器登陆到了这一颗彗星的表面。这一个探测器不负众望,带给了我们一些新的发现,或与地球生命形成有关。
科学家从探测器传回的数据当中发现了磷和甘氨酸,这些都是构成生命的主要元素,所以不少科学家认为,地球生命最早起源于彗星,不过这个说法到底是不是正确的?目前科学家还在积极的研究当中,俗话说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从古至今,任何生物都无法逃离死亡的命运,只不过有一些生物的寿命比较长,有一些生物的寿命比较短,人类的平均寿命目前达到了80岁,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为了研究人类寿命的奥秘,科学家们也做了很多努力,在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美国遗传学专家就发现了端粒的存在,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它具有保护染色体完整性的作用。
在细胞分裂的时候,端粒就会减少一段,细胞不断的分裂,端粒就会不断的变短,当端粒无法再变短时,人类的寿命也就走到了尽头,按照这个理论来看的话,只要我们能够将端粒无限延长,那么人类是不是就能够实现永生?不过想要让端粒延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毕竟除了端粒之外,我们身体内的其它因素会不会影响人类的寿命?目前科学家还不清楚,不过在2020年,天文学家彭罗斯在瑞典皇家学院接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对物理学研究做出的巨大贡献,他当时研究的课题是:关于宇宙能量以及其循环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能量本身的诞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以及它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规律。
彭罗斯认为,我们的生命其实都是宇宙能量演化的一个缩影,从我们的诞生,到慢慢长大,步入中年,再到老年甚至死亡,其实都和能量在宇宙当中的运动变化非常类似,曾经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质能方程式,E=mc^2,如此简洁的公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是从侠义相对论中推导出来的,爱因斯坦用光速这个常数,便将质量和能量这两个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物理量联系起来,表面质量和能量是等价的,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质量转化为能量的现象,比如说我们燃烧煤炭,能够产生热量,这其实就是质量转化为能量的典型案例。不过目前人类还无法将物质的质量百分之百的转化为能量。
现在人类掌握的最大能量释放是核聚变,其质能转换率只有约0.7%,也就是1公斤质量(氢)通过核聚变,质量亏损只有约7g(克),这7g质量可以转化出6.3*10^14J的能量,相当1.75亿度电能,约合15万吨TNT炸药爆炸威力。即便是核聚变这种低水平的质能转化,目前人类还只能以不可控方式实现,也就是氢弹爆炸能量瞬间释放。而可控核聚变,是让能量缓慢释放,才能造福人类社会,这个技术实现难度很大,至今还在实验攻关中,进展缓慢。而正反物质的湮灭能够百分之百的转化,现在科学家也在积极的寻找反物质,看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会产生一个疑问,就是这些例子都是物质转化为能量的案例,那么能量转化为物质的案例呢?
在我们的宇宙中,能量转化为物质的案例非常少,目前科学家能够想到的只有宇宙大爆炸,现代科学认为我们的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的起点,在138亿年前,一个质量无限大、能量无限大、热量无限大、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点发生了爆炸,这个点爆炸以后,宇宙快速的向四周膨胀,经过138亿年的时间,宇宙才膨胀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宇宙中的天体都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形成的,而这是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典型的能量转化为物质的案例,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我们能够知道,物质和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就意味着物质永远都不会消失。
它只是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已,就像我们的太阳系是从上一代死亡以后的恒星当中诞生的一样,科学家认为,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宇宙经过10亿年的时间,宇宙环境开始变得稳定,能量转化为了物质,并形成了主要由氢元素所构成的气体星云,这时候宇宙中的第一批恒星开始诞生,科学家认为,宇宙中第一批诞生的恒星质量都很大,因为这个时候,宇宙中的元素非常丰富,有的恒星质量能够达到太阳质量的数百倍,我们的太阳是从上一代恒星当中诞生的,上一代恒星在死亡之前发生了超新星爆炸,这种强烈的爆炸将外围剩下的物质抛向太空,随着时间的流逝,遗留下来的恒星遗迹星云一直在宇宙中漂浮。
在50亿年前,这片跨越数光年的星云由于受到了某种扰动,星云内部开始出现了一个高密度区域,于是引力在次发挥作用,大量的星云逐渐向高密度区域坍缩,由于角动量守恒,星云在收缩的同时,旋转不断加快,慢慢的形成了一个盘形结构,在它的中心,物质也越来越聚集,最终变成了一个朝密度的球体,这是太阳最初的样子,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1000万年的时间,之后太阳内部核聚变发生反应,太阳便诞生了,太阳诞生以后吸收了周围大量的物质,所以太阳的质量占到了太阳系总质量的百分之99.86,剩下的八大行星和其它物质占到了太阳系总质量的百分之0.14。
既然我们的太阳能够从上一代死亡以后的恒星当中诞生,那么就说明物质是能够轮回的,它并不会永远的消失,按照这个理论来看的话,我们的生命也是不会终结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死亡只是生命的一种表象,它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宇宙当中而已,每一个生命的诞生、每一个物质的转化,都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宇宙当中而已,科学家彭罗斯认为,生命的出现和死亡只是在重复上演,比如说我们每天都需要吃饭、喝水,这些物质并不会消失,有一些物质留在体内被吸收,有一些物质被生物排出体外,不过即使是这样,这些物质也没有完全消失,它们只不过是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而已,我们通过运动来消耗这种能量。
小到生命,大到宇宙都是一样的,科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到现在为止,我们的宇宙还在不断的膨胀当中,科学家认为宇宙之所以会不停的膨胀,是因为宇宙大爆炸产生的能量并没有完全消耗完,如果宇宙大爆炸产生的能量完全消耗完,那么我们的宇宙就会停止膨胀,然后开始快速的收缩,宇宙膨胀时候的速度有多快,它收缩时的速度就有多快,最终宇宙会收缩成大爆炸之前的奇点,当奇点受到某种外力的扰动,它会再次发生爆炸,这时候新的宇宙就诞生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宇宙也是有轮回的,虽然这只是科学家的一种猜测,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为了证明这个理论是正确的,科学家们也做了很多努力,在2015年的时候,一个科学团队通过实验进行研究,最终发现,关于能量在宇宙中循环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一个模型,虽然现在科学家已经证明了物理模型,但是想要进一步证实这一切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能量循环理论只是从思维上为宇宙当中的存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未来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人类一定能够解开这个奥秘,而且在量子力学当中,宇宙万物都是有最基本的粒子构成的,我们人类也是一样的,人类死亡以后粒子并不会消散,它只是分成多个个体存在这个世界当中,当粒子重新组合之后,新的物质就诞生了。
从微观世界中来看,宇宙中任何物质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是由原子、分子、夸克等更小的粒子组成,只不过不同数量的分子和其它原子排列组成的物质都是不同的,如果站在微观世界的角度看问题,那么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一样的,比如说苹果和香蕉是一样的,人类和动物是一样的,汽车和飞机也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都是由最原始的粒子组成的,而且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碳基生命,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得出,目前地球上一共存在过874万种生命种类,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所以科学家将地球生命称为是碳基生命。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地球上所有已知生命都具备相同的基本生化组织和遗传密码,并以同样的密码形成同样的氨基酸,这说明我们都是来自同一个祖先,为什么地球选择了碳基生命呢?这是因为碳原子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地球占比最高的就是氧,不过氧元素无法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水在稳定细胞结构和功能方面的作用远远低于碳这种元素,所以科学家把地球生命称为是碳基生命,而且碳原子是最稳定的元素,相信很多朋友应该知道,在化学中,组成分子的结构就是原子。原子之间想要相互影响,需要一种化学键钩子,原子的钩子越多,就代表它越稳定,碳原子有4个钩子所以它能够同时钩住4个原子,这可能是地球选择碳基生命的主要原因。
不过在宇宙中除了碳基生命之外,还存在其它的生命体,比如说硅基生命、硫基生命、氨基生命等等,只不过现在人类还没有发现他们,不过小编认为,既然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从诞生以后就开始不断的研究世界的奥秘,目前人类对世界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只要人类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未来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人类一定能够解开生命的奥秘,希望人类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大家都在看
-
驾驶舱化为火海,229人沉入大海,瑞士航空111航班空难全纪录 这是加拿大发生的第二大致命航空灾难,也是麦道MD-11机型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更是瑞士航空历史上最致命的空难。一架载有229人的客机正在万米高空巡航,没有爆炸,没有劫机,只有一股神秘的烟雾,悄无声息地爬进了驾驶 ... 奇闻怪事07-13
-
二十张照片带你看世界的奇闻趣事 那具半边身躯已被啃噬的鲨鱼,究竟需要何种凶猛的生物,才能在其身上造成如此深重的伤痕 谁是真正的海洋霸主?.在上世纪初,有所谓的“叫床人”。每天早晨,叫床人会拿着竹竿敲雇主的窗户,以提醒雇主该起床了。闹钟 ... 奇闻怪事06-11
-
生活中的奇闻趣事,你知道几个? 生活中的奇闻趣事,你知道几个?在这个无奇不有的世界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超乎想象的奇闻趣事,它们就像生活中的调味剂,为平淡的日子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充满趣味与惊喜的故事中。日本 ... 奇闻怪事06-10
-
25张照片看奇闻趣事,看完令您大开眼界 杰西卡·利物浦大学航天工程硕士,2022年英格兰小姐桂冠得主。这位将宇宙星辰缝进裙摆的姑娘,正以引力般的执着追逐着宇航员的梦想。当实验室的灯光亮起,她既是聚光灯下的明珠,也是无重力世界的追梦人。1980年冬夜 ... 奇闻怪事06-02
-
历史上的奇闻异事:那些让你怀疑人生的真实故事 一、古罗马的“公厕派对”古罗马的公厕可不是你我想象中的那种简陋之地,反而是社交的热点!想象一下,几个罗马贵族坐在大理石的马桶上,谈笑风生,讨论政治、哲学,甚至是今天的“时尚趋势”。你没听错,古罗马人觉 ... 奇闻怪事05-25
-
周末·奇闻丨新疆多地市民拍到不明飞行物:几秒内加速消失,气象部门回应 5月16日晚,新疆乌鲁木齐夜空中出现不明飞行物,引发网友热议。多位目击者向极目新闻记者表示,该飞行物分为上下两个扇形,中间有一条很明显的分隔线,在夜空的衬托下特别明亮,当时有很多市民都掏出手机拍下了这一 ... 奇闻怪事05-21
-
河南村民家中怪事频发,家具会自行换位,家里衣物也会不翼而飞 河南洛阳汝河村的老周,是一个本本分分的村民。可是,突然有一天,他家开始怪事频发,刚开始只是家里的家具会自行换位,到后来竟连家里的衣服都会不翼而飞,厨房碗筷更是碎成一堆。村民们议论纷纷,有人说晚上路过老 ... 奇闻怪事05-20
-
古典志怪奇闻故事五则 欢迎收看奇闻故事,请多多点赞评论支持古时候,湘湖地方(现浙江杭州萧山区)有个大校(在古代,大校是军官名,职位低于将,也是领兵的将官。)叫周蔼,平时跟他的一个门生也是他的外甥女婿交情很深。周蔼经常感慨世 ... 奇闻怪事05-20
-
今日推书!五本高质量奇闻异事文推荐!(第一期) 1.《神秘复苏》作者:佛前献花简介:《神秘复苏》是佛前献花创作的现代修真题材网络小说,2018年7月16日在起点中文网开始连载,2023年5月20日正文完结。小说设定在现代都市,灵异事件突然爆发,鬼无法被杀死,只有洞 ... 奇闻怪事05-20
-
三大奇闻:盲人必须眨眼、重症患者必须到场、耳聋眼瞎不算残疾人 这是2025年不到半年时间发生的三个大新闻,可以堪称奇闻。而且,无一例外,涉及的部门都不是不良资本,而是银行、手机卡运营商等国企,以及残联等官方机构。都是有责任和义务托底的单位。要求盲人眨眼5月初,80周岁 ... 奇闻怪事05-18
相关文章
- 三大奇闻:盲人必须眨眼、重症患者必须到场、耳聋眼瞎不算残疾人
- 历史中的奇闻异事:那些不可思议的真实故事
- 17 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真实奇闻怪事
-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一组照片带你看奇闻趣事
- 揭秘古代史:那些被历史遗忘的奇闻异事
- 全球奇闻趣事大盘点:近期那些让人惊掉下巴的事儿
- 奇闻异事100则
- 房贷50万30年利息多少
- 租婚纱大概多少钱一天
- 霸王锁体是什么意思
- 高压锅什么材质的最好最安全
- 空调可以连续开多长时间
- 地下室潮湿去潮最好办法
- 订婚不能穿的颜色,女儿订婚妈妈穿什么颜色
- 乔迁小孩枕头要放红包吗
- 夫妻之间三观不合的表现
- 谈恋爱几天就可以结婚
- 羊毛床垫的好处与坏处
- 洗衣机一次用多少水
- 异地恋怎么聊天找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