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长平之战: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你知道多少
公元前260年的初秋,太行山脉间四十万具尸体散发的血腥气弥漫三个月未散,这场被司马迁称为"流血成川,沸声若雷"的战役,不仅改写了秦赵两国的国运,更用空前绝后的惨烈方式,为中华文明的统一进程按下了快进键。

当我们在博物馆凝视那些出土箭镞上斑驳的血锈时,仿佛仍能听见两千年前震天的喊杀声。
一、必争之局
胡服骑射
公元前306年,正值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第五个年头,在秦国王城咸阳的市井之中,有一队赵国斥候在暗中活动。
这队斥候肩负着特殊使命,他们需要在咸阳收集各种对赵国军事行动有用的信息,而在这其中,最为大胆的是赵武灵王本人,他亲自扮作商贾模样。

他穿梭在咸阳的大街小巷,用他敏锐的目光仔细观察着渭水两岸的地形,渭水是秦国境内极为重要的河流,其两岸的地形对于军事战略布局有着关键作用。
赵武灵王心里清楚,函谷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赵国攻打秦国的一大阻碍,所以他企图通过观察地形,寻找一条能够绕开函谷关,直接直捣秦都咸阳的路径。
为了这次行动,他做了诸多准备,从着装到言行举止,都尽力模仿一个普通商贾,以免引起秦国的怀疑。

在咸阳期间,他与当地百姓交流,从他们口中套取关于地形和秦国军事部署的相关信息,“胡服骑射”是一场充满传奇色彩的军事改革。
在推行之前,赵国军队的装备和作战方式较为传统,在与北方游牧民族以及其他诸侯国的战争中,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
赵武灵王意识到,要想提升赵国军队的战斗力,必须进行变革,于是他果断下令全国推行“胡服骑射”。
这一改革要求赵国士兵改穿胡服,学习骑射技术,在改革初期,遇到了诸多阻力,一些贵族和保守势力认为这是对赵国传统的背叛,但赵武灵王不为所动,坚决推行。

在短短二十年间,赵国建立起了战国时期最精锐的骑兵部队,这些骑兵身着轻便的胡服,骑着矫健的战马,行动迅速,作战灵活。
他们的训练有素,无论是在平原作战还是在山地作战,都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随着骑兵部队的壮大,赵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极大提升,邯郸城头飘扬的旌旗,仿佛预示着赵国问鼎中原的雄心壮志。
远交近攻
而在咸阳宫深处,范雎正指着地图向秦昭襄王进言:“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
范雎是一位极具战略眼光的谋士,他深知秦国当时的处境和发展方向,秦国地处西部,周边强国林立,如果贸然同时与多个国家为敌,必然会陷入困境。

“远交而近攻”战略的提出,为秦国的扩张指明了方向,公元前265年,这一战略开始化作实际行动,秦军铁骑踏破韩国少曲、陉城、野王。
秦国军队在出征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士兵们进行了严格的训练,武器装备也进行了更新和补充,在攻打少曲时,秦军采用了巧妙的战术,利用地形优势,对少曲的守军进行了包围和攻击。

经过激烈的战斗,秦军成功占领少曲,随后,秦军又向陉城和野王进发,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出色的指挥,顺利攻克这两座城池。
当韩国上党郡成为悬在太行山上的孤岛时,命运的齿轮已开始咬合,上党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连接着三晋与中原,是一个战略枢纽。
秦国对其虎视眈眈,而赵国也意识到上党郡的重要性,这个地方注定要成为秦赵决战的导火索。
二、上党危局
当韩国使臣颤抖着献上割让上党的国书时,赵国宫廷瞬间陷入了激烈的讨论之中,爆发了战国史上最著名的战略辩论。
平阳君赵豹第一个站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他的警告犹如惊雷般在宫廷中响起:
“夫秦蚕食韩氏地,中绝不令相通,固自以为坐而受上党之地也。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

赵豹深知秦国一直以来都有吞并韩国土地的野心,秦国对韩国的蚕食从未停止,如今韩国突然献上党郡,背后必然有阴谋,韩国是想将秦国的怒火引向赵国。
他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认为赵国如果接受上党郡,就会直接与秦国产生冲突,而秦国的军事实力强大,赵国很可能会陷入困境。

然而,平原君赵胜却被“坐受城市邑十七”的巨大诱惑所吸引,他认为上党郡有十七座城池,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果赵国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这些城池,无疑会大大增强赵国的实力。
他在宫廷中极力劝说赵孝成王接受上党郡,他列举了上党郡的种种优势,如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等,在平原君赵胜的劝说下,赵孝成王最终做出了那个改变千万人命运的决定,接受上党郡。

冯亭献城的马车刚驶入邯郸,秦军的战鼓已在太行陉敲响,上党郡是一个海拔千米的高原盆地,它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既是俯瞰华北平原的天然要塞,更是秦军东出的必经之路。
自古以来就有“上党地高,与天为党”的说法,这充分说明了上党的地势之高和其重要性,如果赵国失去上党这个战略支点,赵国都城邯郸将直接暴露在秦军铁蹄之下,毫无防御可言。

为了守住上党,廉颇率领二十万大军进驻长平,廉颇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他对长平的地形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制定了一系列的防御策略。
他组织士兵修筑工事,挖掘战壕,囤积粮草,准备与秦军进行长期的对峙,当廉颇的大军进驻长平后,战争的绞肉机已悄然启动,一场残酷的战争即将爆发。
三、长平之战
在丹河西岸的百里石长城遗址,至今残留着廉颇精心构筑的三道防线,廉颇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他深知秦军的强大,所以采用了“坚壁以待秦”的战略。
他带领士兵在丹河西岸修筑了三道防线,这些防线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第一道防线位于前沿阵地,主要用于阻挡秦军的先锋部队;第二道防线在第一道防线的后方,地势较高,便于防守和支援;第三道防线则是核心防线,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和武器装备。

在廉颇的指挥下,赵军坚守防线,让王龁的六十万大军在空仓岭前停滞三年。
《战国策》记载“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秦军多次向赵军挑战,试图引诱赵军出战,但廉颇不为所动,坚决执行坚守防御的策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邯郸城中流言四起:“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秦国使用了反间计,他们派人在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军最害怕的是赵括担任赵军将领。

赵孝成王本就对廉颇长期坚守不出的策略有些不满,再加上这些谣言的影响,他最终决定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虽然熟读兵书,但缺乏实际作战经验。
他佩剑出鞘的瞬间,白起正在幕府沙盘前布置口袋阵,白起是秦国的名将,他深知赵括的弱点,所以精心策划了这个口袋阵。
当四十万赵军涌入秦军佯退让出的谷地时,两支奇兵突然切断退路,五千轻骑横亘故关,他们凭借着骑兵的机动性,迅速占领了关键位置,阻挡了赵军的退路;两万五千死士封锁泫氏,这些死士作战勇猛,坚决执行封锁任务。

被围困四十六天的赵军,处境极其艰难,他们的粮草早已断绝,连战马皮革都啃食殆尽。
《史记》描绘“卒相食”的惨状时,笔尖都在颤抖。
赵军士兵在饥饿和绝望中苦苦挣扎,为了生存,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悲惨场景,赵括组织了多次突围,但都被秦军击退。

最终,赵括最后的冲锋化作乱箭下的血雾,他本人也战死沙场,四十万降卒的哀嚎声,最终湮没在万人坑的黄土中。
秦军将四十万赵军降卒全部坑杀,这一事件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的至暗时刻,其残酷程度令人震惊。
四、历史余震
白起坑杀降卒的青铜剑尚未入鞘,邯郸城内已传遍“赵壮者尽于长平”的噩耗,长平之战的这场歼灭战创造了恐怖的纪录,超过战国总人口2%的死亡,让各国诸侯闻秦色变。
秦国虽然在这场战争中伤亡二十万精锐,但却扫清了东出函谷的最大障碍,经过长平之战,赵国元气大伤,军队主力几乎全军覆没。

在接下来的十五年里,赵国一直处于虚弱状态,无力与秦国抗衡,当十五年后王翦灭赵时,面对的已是“丁男不存,姑姊妹女为质”的虚弱之国。
赵国国内青壮年男子大多在长平之战中死去,国家人口锐减,经济衰退,国防力量极其薄弱,但历史的诡谲在于,正是这种极端的暴力震慑,反而加速了华夏文明的重构进程。

秦始皇陵出土的戈矛上,仍镌刻着长平之战的军工管理制度,这表明长平之战对秦国的军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国在战争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军工管理制度,提高武器装备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汉代“徙民实边”政策,亦可追溯至赵国失去太行屏障的教训,赵国因为失去上党这个太行屏障,导致都城邯郸直接暴露在敌人面前,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汉代统治者从中吸取教训,实行“徙民实边”政策,将人口迁移到边疆地区,加强边疆的防御力量。

当我们站在高平永录村尸骨坑遗址前,那些交错叠压的骸骨,无声诉说着统一代价的残酷与必然。
长平之战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从长远来看,它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加速了战国时期的统一进程,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统一的不易。
总结
长平古战场出土的箭簇上,检测出了来自巴蜀的朱砂和楚地的铜锡配比,这恰似战国文明的隐喻——分裂与融合的悖论,最终在鲜血浇灌下开出统一之花。

当我们讨论"赵括是否纯属庸才"或"白起是否必要坑杀"时,或许更应思考:在文明整合的历史进程中,那些被牺牲的个体命运,该如何安放?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
(本文史料综合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战国策·赵策》,并参考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长平之战遗址发掘报告)
上一篇:哪个朝代的军事实力最强大
大家都在看
-
特朗普害怕了,在全美最安全的军事基地演讲,也要上防弹墙 特朗普在上台之前一直自称自己是军人的兄弟,结果在6月10日时,他在布拉格堡陆军基地的演讲,却架起了一道两米高的防弹玻璃墙将他与士兵隔开。看这张照片:身高1米9的特朗普站在布拉格堡军事基地讲台上,整个人被一 ... 军事之最06-15
-
孙武:谋略千年不衰的战争大师,军事策略的巅峰之作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孙武以其卓越的军事智慧和深邃的战略思想,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不朽传奇。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更是一位具有超前眼光的战略思想家,其代表作《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对后 ... 军事之最06-12
-
巨鹿之战:项羽五万破四十万的军事奇迹全解析 一、秦末乱局:起义烽火与秦军反扑(公元前209-207年)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揭竿而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这场起义迅速蔓延至全国,六国旧贵族纷纷响应:项梁、 ... 军事之最06-11
-
世界上最强大的三个国家在经济、军事和国际影响力方面表现突出 美国霸权一旦落幕,哪些国家将首当其冲?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文章指出,日本、以色列和乌克兰这三个国家,由于长期依赖美国的支持,一旦美国自身难保,它们将面临巨大的风险。这一观点颇具洞察力,也引发了我的 ... 军事之最06-03
-
碾压美军名将团!彭德怀的战场谋略有多恐怖? 1950年深秋,朝鲜半岛的冰雪覆盖了狼林山脉的褶皱,却冻结不住战火的蔓延。当麦克阿瑟在东京的五星酒店套房里畅想"圣诞节攻势"时,他不会想到,自己即将成为东方战场最昂贵的反面教材。这位曾以仁川登陆惊艳 ... 军事之最05-31
-
曹操最得意的三大战役:一代枭雄的军事巅峰 作为三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曹操一生征战无数,但有三场战役堪称他最得意的杰作:1. 官渡之战(200年):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面对袁绍十万大军,曹操仅以两万兵力,采用"声东击西"、"断粮道"等 ... 军事之最05-29
-
历史上名将之最,这个榜单你认可吗?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辈出,各有千秋。 今天,我们聚焦几位传奇名将,看看他们如何在各自的领域独树一帜。姜尚,字子牙,周朝的开国元勋,被誉为“兵家鼻祖”。他不仅军事才能卓越,更以忠诚著称,辅佐周朝四代君主 ... 军事之最05-27
-
千万不要低估了德国的军事实力 近代世界军事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德国军事力量始终占据着极为重要且独特的位置。从两次世界大战中令人震撼的登场,到战后历经波折却依旧保持着强大军事底蕴,德国军事的发展轨迹充满了传奇色彩,其展现出的实力和影响 ... 军事之最05-27
-
韩信: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军事天才 韩信,字重言,淮阴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生于公元前231年,卒于公元前196年。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邃的战略眼光,帮助刘邦建立汉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军事天才之一。本文将全面探 ... 军事之最05-26
-
中美局势可能发生大反转,最先超过美国的不是经济,而是军事 近几年的中美关系可以说是国际上的大热门了,特别是今年特朗普上任美国总统之后,两国关系就随着关税战变得更加紧张。但按照目前的形势看,中国已经敢于直面来自美国的挑战,这也就说明中美之间的局势似乎已经得到逆 ... 军事之最05-24
相关文章
- 中美局势可能发生大反转,最先超过美国的不是经济,而是军事
- 我军最能打的8大开国将帅,刘帅只能排第四,前三名在人意料之中
- 美军事老大米利大放厥词:只有美国成为军事最强国,中俄才能和平
- 打破认知!最新军事强国排行榜揭晓,榜首争议不断。
- 5000年军史活化石!一根木棍藏着中国最真实的尚武密码
- 巨鹿之战:40万秦军缘何不敌5万楚军?是历史真相还是文学夸大?
- 楚帛书“攻守占”中的上古军事智慧
- 古代世界军事能力最强的十位帝王
- 古代最猛的8支军队,中国历史最强战斗力究竟花落谁家?
- 中美军事实力有多大差距?张召忠:我可以负责任地讲,别再被误导
- 俄罗斯军事专家:“面对中国强大国力,美国第一次慌了神”
- 全球十大军事实力强国
- 一位被历史遗忘的军事天才
- 战神榜:中国史上军事才能最强的十位传奇人物,谁是你心中的TOP1
- 俄罗斯军事专家:“在沙特心里,中国早就是最强大的超级大国了”
- 哪本军事小说最让你热血沸腾?我先来:背叛比子弹更致命!
- 推荐十大军事经典小说:铁血战场的生死征途与人性光辉!
- 老百姓眼中的最牛军事统帅,岳飞榜上无名,到底谁能当第一呢?
- 孙膑:智慧与勇气的化身,战国时期的军事天才
- 烽烟淬名将,谁堪问鼎?——论陆逊、关羽、周瑜、张辽之军事韬略
热门阅读
-
战区司令秦伟江 砸店事件背后的真相 07-14
-
南斯拉夫战争始末,强奸妇女惨无人道 07-14
-
98印尼排华,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印尼华人暴乱 07-14
-
高燕生的父亲是高岗,曾与习仲勋是共患难的战友 07-14
-
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最终绑在树上折磨致死 07-14
-
国共内战爆发的最根本原因 中共又为何取得胜利? 05-08
-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十个超级炸弹,仅次于核弹了 07-22
-
世界最厉害的导弹排名,北星之光位居榜首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