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长平之战: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你知道多少
公元前260年的初秋,太行山脉间四十万具尸体散发的血腥气弥漫三个月未散,这场被司马迁称为"流血成川,沸声若雷"的战役,不仅改写了秦赵两国的国运,更用空前绝后的惨烈方式,为中华文明的统一进程按下了快进键。

当我们在博物馆凝视那些出土箭镞上斑驳的血锈时,仿佛仍能听见两千年前震天的喊杀声。
一、必争之局
胡服骑射
公元前306年,正值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第五个年头,在秦国王城咸阳的市井之中,有一队赵国斥候在暗中活动。
这队斥候肩负着特殊使命,他们需要在咸阳收集各种对赵国军事行动有用的信息,而在这其中,最为大胆的是赵武灵王本人,他亲自扮作商贾模样。

他穿梭在咸阳的大街小巷,用他敏锐的目光仔细观察着渭水两岸的地形,渭水是秦国境内极为重要的河流,其两岸的地形对于军事战略布局有着关键作用。
赵武灵王心里清楚,函谷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赵国攻打秦国的一大阻碍,所以他企图通过观察地形,寻找一条能够绕开函谷关,直接直捣秦都咸阳的路径。
为了这次行动,他做了诸多准备,从着装到言行举止,都尽力模仿一个普通商贾,以免引起秦国的怀疑。

在咸阳期间,他与当地百姓交流,从他们口中套取关于地形和秦国军事部署的相关信息,“胡服骑射”是一场充满传奇色彩的军事改革。
在推行之前,赵国军队的装备和作战方式较为传统,在与北方游牧民族以及其他诸侯国的战争中,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
赵武灵王意识到,要想提升赵国军队的战斗力,必须进行变革,于是他果断下令全国推行“胡服骑射”。
这一改革要求赵国士兵改穿胡服,学习骑射技术,在改革初期,遇到了诸多阻力,一些贵族和保守势力认为这是对赵国传统的背叛,但赵武灵王不为所动,坚决推行。

在短短二十年间,赵国建立起了战国时期最精锐的骑兵部队,这些骑兵身着轻便的胡服,骑着矫健的战马,行动迅速,作战灵活。
他们的训练有素,无论是在平原作战还是在山地作战,都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随着骑兵部队的壮大,赵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极大提升,邯郸城头飘扬的旌旗,仿佛预示着赵国问鼎中原的雄心壮志。
远交近攻
而在咸阳宫深处,范雎正指着地图向秦昭襄王进言:“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
范雎是一位极具战略眼光的谋士,他深知秦国当时的处境和发展方向,秦国地处西部,周边强国林立,如果贸然同时与多个国家为敌,必然会陷入困境。

“远交而近攻”战略的提出,为秦国的扩张指明了方向,公元前265年,这一战略开始化作实际行动,秦军铁骑踏破韩国少曲、陉城、野王。
秦国军队在出征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士兵们进行了严格的训练,武器装备也进行了更新和补充,在攻打少曲时,秦军采用了巧妙的战术,利用地形优势,对少曲的守军进行了包围和攻击。

经过激烈的战斗,秦军成功占领少曲,随后,秦军又向陉城和野王进发,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出色的指挥,顺利攻克这两座城池。
当韩国上党郡成为悬在太行山上的孤岛时,命运的齿轮已开始咬合,上党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连接着三晋与中原,是一个战略枢纽。
秦国对其虎视眈眈,而赵国也意识到上党郡的重要性,这个地方注定要成为秦赵决战的导火索。
二、上党危局
当韩国使臣颤抖着献上割让上党的国书时,赵国宫廷瞬间陷入了激烈的讨论之中,爆发了战国史上最著名的战略辩论。
平阳君赵豹第一个站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他的警告犹如惊雷般在宫廷中响起:
“夫秦蚕食韩氏地,中绝不令相通,固自以为坐而受上党之地也。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

赵豹深知秦国一直以来都有吞并韩国土地的野心,秦国对韩国的蚕食从未停止,如今韩国突然献上党郡,背后必然有阴谋,韩国是想将秦国的怒火引向赵国。
他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认为赵国如果接受上党郡,就会直接与秦国产生冲突,而秦国的军事实力强大,赵国很可能会陷入困境。

然而,平原君赵胜却被“坐受城市邑十七”的巨大诱惑所吸引,他认为上党郡有十七座城池,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果赵国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这些城池,无疑会大大增强赵国的实力。
他在宫廷中极力劝说赵孝成王接受上党郡,他列举了上党郡的种种优势,如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等,在平原君赵胜的劝说下,赵孝成王最终做出了那个改变千万人命运的决定,接受上党郡。

冯亭献城的马车刚驶入邯郸,秦军的战鼓已在太行陉敲响,上党郡是一个海拔千米的高原盆地,它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既是俯瞰华北平原的天然要塞,更是秦军东出的必经之路。
自古以来就有“上党地高,与天为党”的说法,这充分说明了上党的地势之高和其重要性,如果赵国失去上党这个战略支点,赵国都城邯郸将直接暴露在秦军铁蹄之下,毫无防御可言。

为了守住上党,廉颇率领二十万大军进驻长平,廉颇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他对长平的地形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制定了一系列的防御策略。
他组织士兵修筑工事,挖掘战壕,囤积粮草,准备与秦军进行长期的对峙,当廉颇的大军进驻长平后,战争的绞肉机已悄然启动,一场残酷的战争即将爆发。
三、长平之战
在丹河西岸的百里石长城遗址,至今残留着廉颇精心构筑的三道防线,廉颇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他深知秦军的强大,所以采用了“坚壁以待秦”的战略。
他带领士兵在丹河西岸修筑了三道防线,这些防线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第一道防线位于前沿阵地,主要用于阻挡秦军的先锋部队;第二道防线在第一道防线的后方,地势较高,便于防守和支援;第三道防线则是核心防线,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和武器装备。

在廉颇的指挥下,赵军坚守防线,让王龁的六十万大军在空仓岭前停滞三年。
《战国策》记载“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秦军多次向赵军挑战,试图引诱赵军出战,但廉颇不为所动,坚决执行坚守防御的策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邯郸城中流言四起:“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秦国使用了反间计,他们派人在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军最害怕的是赵括担任赵军将领。

赵孝成王本就对廉颇长期坚守不出的策略有些不满,再加上这些谣言的影响,他最终决定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虽然熟读兵书,但缺乏实际作战经验。
他佩剑出鞘的瞬间,白起正在幕府沙盘前布置口袋阵,白起是秦国的名将,他深知赵括的弱点,所以精心策划了这个口袋阵。
当四十万赵军涌入秦军佯退让出的谷地时,两支奇兵突然切断退路,五千轻骑横亘故关,他们凭借着骑兵的机动性,迅速占领了关键位置,阻挡了赵军的退路;两万五千死士封锁泫氏,这些死士作战勇猛,坚决执行封锁任务。

被围困四十六天的赵军,处境极其艰难,他们的粮草早已断绝,连战马皮革都啃食殆尽。
《史记》描绘“卒相食”的惨状时,笔尖都在颤抖。
赵军士兵在饥饿和绝望中苦苦挣扎,为了生存,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悲惨场景,赵括组织了多次突围,但都被秦军击退。

最终,赵括最后的冲锋化作乱箭下的血雾,他本人也战死沙场,四十万降卒的哀嚎声,最终湮没在万人坑的黄土中。
秦军将四十万赵军降卒全部坑杀,这一事件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的至暗时刻,其残酷程度令人震惊。
四、历史余震
白起坑杀降卒的青铜剑尚未入鞘,邯郸城内已传遍“赵壮者尽于长平”的噩耗,长平之战的这场歼灭战创造了恐怖的纪录,超过战国总人口2%的死亡,让各国诸侯闻秦色变。
秦国虽然在这场战争中伤亡二十万精锐,但却扫清了东出函谷的最大障碍,经过长平之战,赵国元气大伤,军队主力几乎全军覆没。

在接下来的十五年里,赵国一直处于虚弱状态,无力与秦国抗衡,当十五年后王翦灭赵时,面对的已是“丁男不存,姑姊妹女为质”的虚弱之国。
赵国国内青壮年男子大多在长平之战中死去,国家人口锐减,经济衰退,国防力量极其薄弱,但历史的诡谲在于,正是这种极端的暴力震慑,反而加速了华夏文明的重构进程。

秦始皇陵出土的戈矛上,仍镌刻着长平之战的军工管理制度,这表明长平之战对秦国的军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国在战争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军工管理制度,提高武器装备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汉代“徙民实边”政策,亦可追溯至赵国失去太行屏障的教训,赵国因为失去上党这个太行屏障,导致都城邯郸直接暴露在敌人面前,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汉代统治者从中吸取教训,实行“徙民实边”政策,将人口迁移到边疆地区,加强边疆的防御力量。

当我们站在高平永录村尸骨坑遗址前,那些交错叠压的骸骨,无声诉说着统一代价的残酷与必然。
长平之战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从长远来看,它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加速了战国时期的统一进程,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统一的不易。
总结
长平古战场出土的箭簇上,检测出了来自巴蜀的朱砂和楚地的铜锡配比,这恰似战国文明的隐喻——分裂与融合的悖论,最终在鲜血浇灌下开出统一之花。

当我们讨论"赵括是否纯属庸才"或"白起是否必要坑杀"时,或许更应思考:在文明整合的历史进程中,那些被牺牲的个体命运,该如何安放?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
(本文史料综合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战国策·赵策》,并参考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长平之战遗址发掘报告)
上一篇:哪个朝代的军事实力最强大
大家都在看
-
推荐十大军事经典小说:铁血战场的生死征途与人性光辉! 1. 《狼群》·刺血 雇佣兵题材的标杆之作。主角刑天从大学生蜕变为国际佣兵王牌,在非洲雨林的毒藤陷阱、中东油田的爆炸火光中书写生存传奇。作者以毫米级精度还原M249机枪射速、C4炸药配比等军事细节,被军迷称为“ ... 军事之最05-05
-
老百姓眼中的最牛军事统帅,岳飞榜上无名,到底谁能当第一呢? 自秦代以来,在中国2000多年历史的长河中,战功卓著的军事统帅不胜枚举。小编收集的以下八位的军事统帅能力与战绩皆堪称旷古奇才。然而,其中戚继光仅能位列第七,岳飞没有上榜,而兵仙韩信也只得屈居第二。接下来, ... 军事之最04-28
-
孙膑:智慧与勇气的化身,战国时期的军事天才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杰出的人物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勇气而铭刻在世人心中。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天才——孙膑。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更是智慧与策略的化身。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探 ... 军事之最04-28
-
烽烟淬名将,谁堪问鼎?——论陆逊、关羽、周瑜、张辽之军事韬略 三国鼎立,烽火连天,英雄辈出。陆逊、关羽、周瑜、张辽,皆一时之雄杰,各展其能,名垂青史。然论军事才能之高下,孰优孰劣?若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论,四人风格迥异,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今试以史为鉴,细剖 ... 军事之最04-27
-
中国军事巨擘非官方榜单:毛主席居次席,首位究竟花落谁家? 以人民之名,铸军事传奇之魂在历史的长河中,军事的力量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民族发展的道路上,见证着国家的兴衰荣辱,承载着民族的希望与梦想。当我们深入探寻中国自1840年以来的军事发展历程,会惊觉那些熠 ... 军事之最04-23
-
诺曼底登陆: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行动之一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诺曼底登陆,这个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诺曼底登陆不仅是二战中转折点,也是军事史上最庞大、最复杂的登陆作战之一。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一、背景介绍诺曼底登 ... 军事之最04-22
-
从屈辱到辉煌:韩信如何逆袭成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 韩信:从贫寒少年到军事天才的传奇人生一、起源与早期生活韩信,字公孙,生于公元前231年,故乡位于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韩信的早期生活却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 ... 军事之最04-21
-
😨韩信:历史上最具有争议的军事天才,成功与背叛的双面人生 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命运往往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韩信的崛起与悲剧正是这一点的生动体现。他的军事才能使他在楚汉之争中脱颖而出,但最终却因权力斗争而落得悲惨下场。通过深入探讨韩信的生平、成就、性格及其 ... 军事之最04-16
-
戚继光:明朝的民族英雄与军事改革家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军事将领,他们以卓越的才能和不屈的精神为国家和民族的存亡而战。戚继光,明朝时期的著名将领,因其在抗倭斗争中的卓越表现和对军事改革的深远影响,被誉为民族英雄和军事改革家。 ... 军事之最04-16
-
揭秘美国在中东最先进的军事基地:内部人士首次公开这12个鲜为人 1引言 {p_content}中东作为全球地缘政治的关键区域,长期以来是美国全球军事存在的重要支点。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该地区建立了一系列军事基地,其中尤以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Al Udeid Air Base)和阿联酋的达夫 ... 军事之最04-15
相关文章
- 毛主席在军事界的泰斗之位,不可动摇
- 韩信: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天才之一
- 最强军事实力国家十大排行榜 ,第一还是美国吗?彻底颠覆你对认知
- 中国这些世界之最,你去过几个?最后一个太震撼!
- 十大元帅:共和国的军事脊梁
- 古代六大传奇名将之最(第二期):有人运气最好,有人灭国最多
- 盘点历史大将军之最(第一期)——姜子牙地位最高,吴起最全面!
- 嘉峪关:被低估的军事奇迹,如何扼守西北千年?
- 中国近史上军事能力最强的人是谁?
- 新中国十大元帅之最
- 全球最先进的十大军事基地,美俄占据9个
- 美国历代总统“十大之最”,你知道吗??
- 秦赵长平之战: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你知道多少
- 哪个朝代的军事实力最强大
- 盘点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全国之最
- 2025年十大军事强国排名#强国#
- 开国十位大将,军事能力最强的是粟裕,那么地位最高的是谁呢?
- 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的十大世界之最,每一个都属于中国人的骄傲,
- 世界上在人口、粮食、经济、科技、军事上最强大的五大国
- 十年后世界最强五大军事强国分别是哪些?中国排名多少?
热门阅读
-
战区司令秦伟江 砸店事件背后的真相 07-14
-
南斯拉夫战争始末,强奸妇女惨无人道 07-14
-
98印尼排华,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印尼华人暴乱 07-14
-
高燕生的父亲是高岗,曾与习仲勋是共患难的战友 07-14
-
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最终绑在树上折磨致死 07-14
-
国共内战爆发的最根本原因 中共又为何取得胜利? 05-08
-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十个超级炸弹,仅次于核弹了 07-22
-
世界最厉害的导弹排名,北星之光位居榜首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