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工匠”宋正林:让混凝土从“光灰”到“光辉”

发布者:横竖有理 2023-3-26 03:26

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混凝土,在许多现代工业社会中人的眼中,会被视为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建筑材料,提到这种水泥、砂石和水等拌合的混合体,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光灰”,与环保毫不沾边。

实际上,优质的混凝土拌合物看似简单,但却是多种变量交集平衡后的结果。做好混凝土产品,不仅需要知识和经验,还需要汗水和匠心,更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宋正林就是这样一位将看似“粗野”的混凝土玩出“花样”的砼匠。2022年,他被授予“荆楚工匠”荣誉称号。

把混凝土送上400米高度

“武汉中心项目是当时华中地区在建的第一高楼,设计高度为436米,一次性泵送到顶的技术难度不言而喻。”时任中建商砼江岸厂总工程师的宋正林说。

宋正林

如何将高强度混凝土顺利泵送上400多米,且要保证混凝土性能和质量,是工程面临的主要难题。因为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在公司成立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支持下,他带领团队理清头绪,从零开始,一场技术攻关和方案验证的“大战”拉开序幕。

翻阅海量资料,深入了解所有原料的性能和相互之间的性能影响,熬夜成了日常;团队思想碰撞,控制及协调温度、压力、时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短会成了日常;反复论证并计算出配合比,加班成了日常。所有的这些环节他一步都不敢松懈,就是凭着这股钻研的劲,宋正林和他的团队终于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经过500多个日夜的奋斗,武汉中心顺利封顶。在这个项目浇筑过程中,他所在的公司团队开创了国内C150混凝土超高层泵送的先河,创造了当时的华中地区建筑混凝土强度之最,和工程特殊混凝土种类之最等行业纪录,诠释了代表国际领先地位和世界一流水平的混凝土产业技术。

为混凝土穿上“绿色外衣”

一说起混凝土预拌厂,大家都把它叫做“光灰”行业,“脏乱差”就从脑子里蹦了出来。为了提高厂站的绿色生产水平,改善行业的形象,他积极探索如何更为低碳绿色的打造。

在工作中,宋正林特别注重技术研发创新和绿色生产,他带领团队跑遍不同市场、翻阅无数文献,打了难以计数的试配,率先应用再生骨料,大力推进废水废浆的循环使用,联合推进复合掺合料的开发应用,创效近200万元。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在混凝土行业范围内推广运用。

几年前公司技术人员发现,厂站的废弃试块、建筑工地的废弃支撑梁等,一般都会运到郊外堆放或是填埋,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在宋正林和同事们的研发下,建筑废料搜集后,经过骨料生产线的破碎、整形处理,再运往搅拌站。“按照中建商砼自主研发的配合比数据库来操作,现在制备的普通非结构部位混凝土如果需要1吨的碎石,其中的250—300公斤可以由‘再生骨料’替代,混凝土质量品质不发生改变。”宋正林说。通过该技术制成的混凝土已成功应用于部分施工现场的临建道路、基础垫层等部位。

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结合行业和公司发展的要求,他参加了多项企业生产工艺、生产工法的创新工作,积极参与行业绿色化混凝土生产标准制定,进一步推动整个行业绿色生产升级。目前,他又紧锣密鼓地投入到钨尾矿、大理石尾砂在预拌混凝土中应用的研发中。

助力构建混凝土生产“智慧大脑”

一辆满载原材料的货车驶入“骨料自动取样及检测系统”,机器自动选择取样点、取样深度并完成样品取样,这就是宋正林所在单位的智慧厂站建设成果之一。

宋正林

在“互联网+”时代,各类工程对混凝土预拌厂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他不断摸索质量管理新路径,将质量管理数字化、管理流程信息化、检测手段智能化相结合,积极参与厂站构建混凝土生产“智慧大脑”,使整个混凝土生产过程更高效、更智能。

他逐项设计智慧工厂的建设方案,细化操作规程,助力智慧磅房建设。随着智能化设备的上线,传统常规工作被替代、简化和分解,实现了由人工值守到无人过磅的转变,把原材管理进行集成,减少了管理节点,优化节约了人力成本。

顺着这个改革思路,他从原材进场入库着手,设计增加自研的粉料罐锁、粉料仓料两项智能化设备,实现了材料智能分仓,冲料过程自动称重及自动随机抽样,有效解决了粉料容易充错罐、难计量、难抽样三个“老大难”问题。此外,上线的细骨料智能筛分机、粉煤灰智能检测机等,实现基础技术质量管理数据获取方式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质量管控更高效。

宋正林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三届‘金隅杯’全国混凝土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湖北省第七届全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励三等奖”“中国建筑2017年度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接踵而来,责任也更重;如今,宋正林依然坚守在一线,带着他的团队继续攻坚克难,研发全新的领域。

他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所形成的两项科研成果《超高层泵送混凝土泵送性能评价及施工技术》《11.7米超厚C60高强大体积混凝土低热低收缩的设计与施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还发表了2项技术专利、8篇专业杂志期刊论文。

宋正林说,“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作为一名技术管理者,回首11年的从业之路,只要用心,总能把‘粗野’的混凝土雕琢出绚丽的花,让‘光灰’成为‘光辉’。”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