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客风古街巷

发布者:红衣大砲 2023-5-15 21:59

一座赣州城,半部宋代史,千年客家情。这里,是客家先民从水路进入赣南的重要登陆点。漫步赣州河套老城区的南市街、灶儿巷、姚衙前、郁孤台等历史文化街区,宋城的遗迹随处可见,青砖碧瓦垒叠起一段段客家人迁徙繁衍的沧桑岁月,飞檐雕窗泛映着一代代客家人追求卓越的匠心梦想,光滑的鹅卵石拼成一条条曲折的巷路,让人可以随着时光的脚步寻觅这座江南宋城千年绵延的客家印迹。

2023年4月30日晚,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上演“花神飞天秀”,绚丽灯光和优美舞蹈让广大游客沉浸式体验到宋城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举行的江南宋城国风文化节《虔城有喜·千金大婚》大宋婚礼和巡游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观赏。

南市街位于赣州老城区东南部,形成于南宋,是赣州古六街之斜街的南段。明清时期,随着水运经济的兴盛和南迁客家人的不断进入,这段带有北方特色的街道渐成街市,因位于城区东南,故而得名“南市街”。全长340米的南市街逶迤出了一片江南徽式风格建筑,更使其魅力大增。其众多明清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东昇居”“元善堂”“亦吾庐”,均为石牌高门,气宇轩昂,庭深院幽,斗拱游龙,粉墙黛瓦,镂空花窗,装饰讲究。当年富商巨贾人家的雕墙峻宇,极尽显赫奢华。

南市街的东昇居雕墙峻宇,往日奢华依稀可见。

游客在赣州中心城区老街田螺岭身着古装开心留影。

灶儿巷位于赣州老城区东部,是宋代赣州六街之一的阴街,明代称作姜家巷,清初因巷内多住皂儿(衙役),后谐音叫成灶儿巷。灶儿巷靠近贡江建春门码头,是古赣州最繁华的地段之一。街区保留了清代以后客家民居的完整风貌,其中有书院、店铺、作坊、客栈、寺院、钱庄等客家古建筑。巷中建筑风格多样,临街的牌坊古朴庄重,风火山墙错落有致,灰塑门楼古香古色,传统门楼高大气派,深宅大院气势非凡。

灶儿巷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风华不减,成为外地游客了解赣州历史文化的窗口。

姚衙前位于赣州老城区北部。据清同治《赣州府志》记载,因其位于明代赣州卫指挥姚玺私衙(今中段之大院)前,故名。三四百年前,此处商贾云集,乃繁华之地。现存的宋、明、清各代古屋,赣州城三大名井之一的东园古井和古街店铺,都蕴藏着厚重的历史。在清代与民国时期,因其便利的地理位置更是风光一时,成为当时赣州城最为繁华热闹的街市,大量民宅与戏院、店铺、客栈、祠堂、庙宇混杂其间,赣州客家先民生活的习俗万象在此集中呈现。

姚衙前许多老建筑伫立在阳光下,等待修缮开发。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写下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让赣州郁孤台闻名于世。如今的郁孤台下,不仅奔涌着一江清水,还闪耀着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一个留住千年宋城古韵和赣南客家风情的特色文化窗口。这里曾是赣州宋代的公共活动中心,历代郡、州、府衙署所在地和文脉汇集处,留存了不少老建筑和历史人文古迹。如今,郁孤台下水光潋滟、军门楼上彩旗飘飘、四贤坊前古乐悠扬、宋韵街市熙熙攘攘、客家大院美食飘香……

改造后的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流光溢彩,夜色迷人。

2015年,赣州河套老城区的南市街、灶儿巷、姚衙前、郁孤台等四个街区被评为江西省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如今,赣州把这四个历史文化街区连成一片、融为一体,全力打造“江南宋城文化旅游核心区”,再现客家先民夙兴夜寐书写的千年繁华。

(记者刘凯 胡中 邹忠辉 刘青 吴悦 张磊 文/图)

编辑:谢忠英

值班主任:刘芬

本文来自【赣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